第84章
齿,毕竟这事都能算得上是佟家丑闻了。 不过白嬷嬷到底不是什么外人,是她的心腹,而且这事德嫔有些当局者迷的意思,现在心里乱糟糟的没个主意,也的确需要一个旁观者清的人帮忙出主意。 在心里组织了一下语言,德嫔将宁寿宫刚刚发生的事情向白嬷嬷说了。 白嬷嬷听了德嫔的话,整个人都傻了“大少爷(舜安颜)怎么会做出如此不智的行为,三爷(隆科多)就算不喜三太太也不至于如此呀!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嬷嬷,这事说出去恐怕没几个人会相信,可问题是三嫂的样子做不了假,舜安颜的外室有孕也做不了假,这都是太医亲自诊断的结果,铁证如山。 还有纯悫,她看见舜安颜那副害怕的样子,瞧着也不像是装出来的,本宫觉得,现在皇上怕是已经信了这事。” 德嫔忍不住揉了揉生痛的额头“而且现在最关键的还不是这事,也不知道梁九功在三哥的书房里找到了什么,本宫瞧皇上那样子,怕是大事!” 前朝和后宫从来都是连在一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佟家要是倒霉了,德嫔可没什么好果子吃。 白嬷嬷在震惊之后,已经回过了神来,沉思了片刻后,才开口问道:“主子,奴才斗胆,您现在是怎么个打算?” “本宫一个女流之辈,又身处后宫,还能有什么打算?”德嫔有些烦躁的说道:“这些年在后宫,本宫容易吗?家里人不体谅不说,还干出这种事情来,这让本宫以后还怎么在后宫立足!尤其是僖嫔,这一次她肯定会在日后和本宫杠上的。” 抱怨是人的天性,尤其是这种明明不是自己错,自己却被连累,那更是会抱怨。 入宫这么多年,德嫔看上去过得听顺的,可内里的苦楚,又有几个人知道了。 小时候,其实德嫔是没有入宫的想法,佟家其实当时也没有,所以德嫔心里一直都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和打算。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让佟贵妃没办法生育了,为了佟家的荣华富贵,德嫔只能被迫入宫当姐姐的生育工具。 没错,在德嫔的心里,她就是觉得自己是姐姐的生育工具。 不单单是因为她进宫的时间和动机,还因为佟贵妃对她的态度,德嫔能很清楚的感受到,姐姐不喜欢她,甚至于是有些厌恶她,一度冷着她,半点都没有为她打算过,在她被册封为德嫔的时候,姐姐的眼里更是没有半点喜悦,只有满满的不高兴。 德嫔是个聪明人,至少在云果看来她比佟贵妃聪明多了,所以在德嫔意识到无论是家族还是姐姐那里,自己都是一个生育工具的角色后,她不敢怀孕,她怕真怀上后会被去母留子,每次皇上宠幸后,她都偷偷的避孕。 一直十二阿哥胤�i出生,佟贵妃病逝后,德嫔才松了一口气,可这个时候她想怀,却没有那份运气。 这几年德嫔在后宫的日子过得远比她刚刚入宫的时候好,可怎么说了,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野心都是随着时间和环境一点点的滋生起来的。 瞧着懿妃一个包衣奴才手握宫权执掌六宫,有宠有子。 孝昭皇后的妹妹,这些年儿女双全,丈夫敬爱有佳。 …… 都是人生赢家。 对比自己,德嫔的心态难免受到影响,有几分羡慕嫉妒。 虽然有些羡慕嫉妒,可德嫔并没有动手,就只是单纯的看不顺眼而已,然后嘛就是对皇上还有那么一点点的期待。 毕竟她也是皇上的表妹不是? 这些年皇上重用佟家偏心佟家,那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得出来,一直到现在也没变。 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不能偏心到自己身上来了?她也是佟家人! 德嫔又没有什么自虐的爱好,虽然不是什么执念,可要是能把位分升上去和宣妃懿妃平起平坐,日后见到她们也不用福身行礼请安,也挺不错的。 只是德嫔才开始做这样的美梦,想着什么时候家里能使把劲把自己的位分升上去,没想到家里竟然闹出这样的事情来,实在是要气死她呀! “嬷嬷,你说本宫现在应该怎么办?”德嫔有些气愤的说道。 现在别说什么升职加薪了,能不被连累,不被皇上厌恶就算好的了。 白嬷嬷仔细的想了想,然后跪在了德嫔的面前,很是慎重的说道:“主子恕奴才以下犯上,敢问主子是想保全佟家,还是保全自己?” “这有什么区别?佟家要是不好了,本宫难道能有什么好日子?”德嫔不解道。 “若主子想要保全自己,那么现在什么都不要做,包括往宫外面送消息,现在就闭门不见客,一直等事情尘埃落定。 您入宫多年,府上的事情,您又不知,三爷还天天在皇上面前当差了,皇上不也半点没有察觉。 再说纯悫公主和大少爷的婚事,也是皇上主动开口和老爷定下来的,婚后也是在宫外居住,日子过得是好是坏,和您没有半点关系。只要您本分,也的确不知那些事情,皇上就算是看在孝康章皇后的脸面上,也不会对您怎么样。” 至少肯定性命无忧,也不会被皇上迁怒贬入冷宫,毕竟这事上德嫔是真无辜。 德嫔听懂了白嬷嬷话里的意思,想了想,又问道:“那要保全佟家了?” “那主子,您现在就派人去打听消息,并且消息送出宫,然后在依照打听出来的消息内容行事。” 顿了顿白嬷嬷才说道:“只是正如主子您刚才说的那样,现在最关键的是不知道梁公公在三爷书房里找到了什么,一个不好恐怕反而会引起皇上的恶感,到时候得不偿失。” 想要保全佟家,那就势必要去打听消息,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才好解救。 这打听消息也是有区别的。 满皇宫的那种新闻,那不叫去打听消息。 佟家现在这种情况,要去打听消息的话,就得接触一些官职很是敏感的人,和这种人走近了,和容易让人浮想翩翩。 很多事情,不是你觉得怎么怎么样,而是皇上觉得怎么怎么样。 后者才是真理。 德嫔无疑是惜身的,迟疑了一会儿才开口问道:“嬷嬷觉得了?” 这话其实已经表明了德嫔的态度,只是却不能说出来。 白嬷嬷十分善解人意的说道:“依老奴之见,一动不如一静。主子,若三爷书房里的东西真只是三太太嘴里说得那些,三爷一个人下狱便是,犯不着连老爷福晋也一并下狱。” 只是贪污受贿的话,那是隆科多的个人行为,就算要搞连坐制,也得是先审了隆科多,定了性判了刑后,再审佟家,犯不着今天就把佟国维夫妇一起下狱,毕竟佟家的身份地位咋康熙朝是不一样的。 德嫔点头“你说得有理,那就按嬷嬷的意思办,一动不如一静。” 作者有话要说:PS:最近看了一本要吐的王熙凤重生,真是要气死我了,看来我得找个时间把我那本王熙凤重生写出来,让这些人看看什么叫做「凤辣子重生」。 = 王熙凤重生,我一直认为,就只有两个结果:第一王熙凤信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积德行善,当圣母花,谁都救。 = 第二就是她觉得自己上辈子失败,不是因为干了坏事遭到了报应,而是因为没恶到底,没有坏到底,没把事情做绝,毕竟有句古话「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所以重生后当了彻头彻底的坏蛋,谁都害,包括贾母、王夫人和贾琏。 = 那种又想当圣母谁都救,而且还明知道某些人要害自己,损害自己的利益,不提前下手,只会被动承受,受委屈,各种憋屈。 或者是像贾琏一样,有当圣母的心,却没那手段,只能憋屈受着的,恶心死我了,实在不是我的菜,也不是我心里的凤辣子。 = 注意,我说的是「王熙凤重生」,懂不懂什么是「重生」呀,我发现有些人不懂「重生」和「穿越」。 = 重生是人再来一遍,你还是你,穿越是你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你不是你了。 = 如果是现代人穿越成王熙凤,那么因为三观问题还有教养问题,受些憋屈,我可以接受。 重生了,还可可怜怜的受委屈,这也太逊了,毕竟王熙凤可不是一般女子。 = 第295章 后背发冷 “是!”白嬷嬷应了下来,然后欲言又止。 德嫔又不眼瞎,自然看见了,直接开口问道:“嬷嬷又什么话直说吧!” 白嬷嬷咽了咽口水,迟疑了一会儿还是开口问道:“主子,纯悫公主那边……” 纯悫公主身上流着的可是佟家的血脉,怎么事情就到了那一步了? 以正常人的智商来说,实在是有些想不通。 德嫔闻言颇为有些没好气的说道:“你问本宫,本宫还想问人了!纯悫和本宫之间的关系,嬷嬷你又不是不清楚,今天等宣妃她们离开后,本宫本想看望她一番,没想到却被赶了出去。” 说起这事来,德嫔也是一肚子的火,这些年她过得虽然不是事事如意,可也没几件烦心事,猛然被别人如此对待,可对方又是她暂时惹不起的人,说不得骂不得打不得,只能将苦楚往肚子里咽,德嫔对此也是有些气恼的。 “当年姐姐薨逝后,皇上让本宫照看纯悫的时候,她都已经搬去公主所,平日里和本宫不怎么亲近。 她身边的那些奴才都是姐姐在世时精挑细选的人,虽说知道那些奴才有离间本宫和纯悫感情的行径,可到底他们对纯悫也是一片忠心,又没有出什么事,本宫也不好随便打发。” 当然,其实德嫔和纯悫公主之间感情不怎么样,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德嫔自己也不主动。 与其去讨好一个已经记事有了自己想法的公主,还不如好好的抚养拉拢尚且年幼的十二阿哥胤�i了,而且德嫔之前还抱养了乌雅氏所出的八公主,八公主无论是哪方面可都比纯悫公主讨她喜欢多了。 自己有儿有女,德嫔自然不会去稀罕一个公主,对纯悫公主也谈不上多细心,不过事事样样东西都没有短过,当然那只是一些表面功夫而已。 白嬷嬷自然知道这一点,没有在说话,虽然她还有一肚子的问题想要询问,可看德嫔的摸样,还是暂时不问为好。 现在最关键的事情就是隆科多书房里到底被梁九功找到了什么? 因为无从知道是什么,白嬷嬷也不好轻易下决断出主意。 这事呀,恐怕没几个人能够猜到。 竟然是巫蛊。 毕竟这年头的人还是挺信这些东西的,即便是某些心狠手辣之辈嘴上说不信,可心里还是会抱着「万一」的想法。 一般情况下,是没人会去主动沾染那些东西。 乾清宫…… 梁九功捧着一个木盒,领着几位「大师」,从佟家回宫了。 待皇上看见梁九功手中捧着的木盒的时候,眼里闪过一丝忌惮,浑身上下都有些不自在。 像是知道皇上的忌讳一般,一个大师主动开口道:“皇上,草人上的符咒已被贫道等人化解,现在那草人只是一个普通的草人而已。” 皇上没有第一时间查看草人,而是看向几个大师,皱着眉头问道:“敢问几位大师,那是什么符咒?” 扎针那很有理解,可符咒就不是一般人能有的知识,必须要专业人士解惑。 “是让人死于非命,并且永世不得超生的符咒。”大师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即便是他知道因为他的回答,某些人会倒大霉,可别人倒霉总比自己倒霉要强。 皇上闻言双眸微闪“朕知道了,有劳几位大师。”说完就让人将几位大师请了出去,接下来的事情,就不能让这些人知道了。 等几位大师离开后,皇上才看向梁九功问道:“草人上的生辰八字,可都查出来了!” “六个草人里,有五个草人奴才已经查出来了,还有一个正在核查。” 梁九功后背发冷的说道,该因他查出来的几个人,身份实在是有些…… “都是谁?”皇上立马问道。 梁九功咽了咽口水,在心里给自己打了气,才开口道:“是皇太子殿下、直郡王、宣妃娘娘、懿妃娘娘和……和……” 皇上闻言眉头紧锁,心里糟糕至极,见梁九功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模样,心里一紧,难道会是―― “说,是谁!”皇上厉声道。 “佟国维大人!”梁九功鼓起勇气说了出来,可说完后就恨不得地上有个缝隙自己转进去。 前面的四位虽说也是重要人物,可诅咒草人上是这四人的生辰八字,梁九功却不怎么奇怪。 无论是前朝还是后宫这四位都遭受到很多人记恨的,皇上或许是当局者迷,但梁九功却旁观者清,佟家呀对于那位子也不是念念不忘的,所以对于隆科多诅咒皇太子宣妃等人并不怎么吃惊。 但另外一个认出来的生辰八字,却是佟国维的,这就让梁九功着实有些惊讶了。 没想到…… 真是没想到呀! 隆科多竟然连自己阿玛都诅咒,还真是禽兽不如。 不过,在接受这事后,再去看隆科多容忍自己小妾李四儿将嫡妻致若人彘,好像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了。 连对自己阿玛都如此狠心,那么对自己的嫡妻如此禽兽不如这不是合情合理嘛! 情深义重,好像才不符合人设。 别说梁九功吃惊,皇上听了梁九功的话,也着实楞住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不敢相信的问道:“你确定?” “奴才确定!”梁九功举起手中的木盒,呈向皇上“皇上,在隆科多大人书房里找到的东西,除了那些东西外,都在这里面,那几张写着生辰八字的纸条也一并装在里面。” 皇上迟疑了片刻后,还是伸手接了过来,打开一看,除了六张纸条外,就只有一本账册,其余东西都被几个大师拿去毁掉了。 没有第一时间去看账册,里面是什么东西,皇上心里多少有数,先将六张纸条拿出来一一看了起来。 皇太子胤�i和大阿哥胤�A的生辰八字皇上大致还是记得的,然后是宣妃、懿妃和佟国维,具体的生辰八字皇上不记得,可他们三人是哪一天生日皇上还是记得的,每年都要给赏赐呢,日子的确对得上。 就只剩下一张没有认出来的。 “五月十七……” 这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日子,在自己熟悉的人里,并没有这一天生日的人。 皇上也想不起来谁五月十七日生辰,但看另外几个草人上的生辰八字,皆是站在隆科多的角度上讲,是对他前途有害,但却又不是他能直接谋杀或者是陷害的人,所以只能使用这种歪门邪道。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想,什么人,是隆科多恨不得去死,但又不能或者是没能力谋害的人了? 皇上眼珠子转了转,突然想起一个人来! 叶克书! 三舅舅真正意义上的嫡长子,也是舜安颜的阿玛。 只是这人早在十多年前就病逝了,时间离得远了,记忆便变得模糊起来。 如果叶克书不死,那么隆科多绝对不可能如此轻易的冒头,只能想其他八旗世家子弟那样,一步步的往上爬,慢慢熬资历,运气好能捡到功劳,但却绝对不可能一飞冲天,年纪轻轻就是二品重臣。 毕竟朝堂上高官位置就那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皇上是可以偏心佟家,只要不过分,大家都会捏鼻子认了! 可如果皇上偏心佟家过了,让佟家人人都是高官,人人都是一二品大臣,那其他家族肯定不干,肯定会来一出「清君侧」。 所以,别看佟家风光无限,可除了佟国纲和佟国维外,能当上高官的也只有两房的继承人,其他子弟都得向其他人那样熬资历慢慢往上爬。 从这个角度上讲,叶克书有被隆科多诅咒的动机。 想到这一点,皇上立马对着梁九功吩咐道:“你去查查,叶克书的生辰八字。” “是!”梁九功条件反射般的应下,随后愣了几秒后,才小心翼翼的问道:“皇上,是佟国维大人的嫡长子?” 大清叫「叶克书」的人可不止一位。 满语虽然日常使用并不麻烦,可问题是它被创造出来的时间太短了,以至于词汇并没有那么多,而且满语创造的动机就是为皇上服务,因此比较官场用语,并不日常,导致很多人都重名。 比如「费扬古」。 孝献皇后董鄂妃的弟弟叫费扬古。 费英东的孙子,图赖的儿子,叫费扬古。 雍正嫡福晋乌拉纳喇氏的阿玛,也叫费扬古。 就连宗室子弟豫亲王多铎的第八子,依然叫费扬古。 这还是比较出名的,不出名的费扬古就更多了。 重名的人实在是太多,又事关重大,梁九功不得不多嘴确定一句,以免坏事。 但想来,如果巫蛊真是隆科多干的,那么这位叶克书应该是那位英年早逝的佟国维大人的嫡长子。 “没错!”皇上确认了梁九功的想法。 梁九功闻言面上不动声色的应下退了下去,可实际上心里却有些微寒,如果一切都是真的,那隆科多也太心狠手辣禽兽不如了。 尤其是自己曾经好像还在某些事情上和他起过冲突,这就更让梁九功后背发寒。 第296章 彻查此事 梁九功不敢多想,连忙收了神,快步退下,然后派人去查去了。 等梁九功离开后,皇上伸手用食指在御桌上很有节奏的敲了敲,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突然闪出来一个黑衣人影,跪在皇上面前。 “彻查此事!”皇上阴沉着脸说道,语气里颇为有几分咬牙切齿。 “��!”黑衣人干净利落的应道,随后消失不见。 在龙椅上坐着的皇上此时心情却并不美妙。 有些事情皇上没有向任何人说过,因为诺尼案,最近一段时间他可钓出来了不少鱼,很多人都蠢蠢欲动。 有些人的行为是皇上乐见其成的,也有些人的行为却是他难以容忍的。 其中自然就有野心勃勃的皇太子一党和大千岁一党。 也因此,无论是皇上对皇太子和大阿哥胤�A心生间隙,还是作为皇帝天生的敏感多疑为了以防万一,或者是基于给自己儿子增加筹码加速从宗室夺权的考虑……反正最近一段时间,皇上起了大封后宫的想法。 这首选的便是德嫔小佟氏。 虽说当年在太皇太后丧仪的时候,德嫔等人干了蠢事,可这事毕竟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了,负面影响已经随着时间散了。 要晋封的人选和位分,皇上还没有考虑好,但他的确是起了这样的心思。 可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情,要是能找到别人诬陷隆科多的铁证还好,要是没有,那还晋封个屁。 连佟家都不可靠了,皇上对其他人自然更是信任值不够。 但更让皇上心情不好的是,这事到底是巧合,还是有人察觉到了自己的想法,所以提前搞事? 先不说巫蛊,就单单两件宠妾灭妻的事情出来,舜安颜和隆科多自然不可能因此去死,但也会被人质疑佟家的教养,然后影响到德嫔的声誉。 在这种情况下,皇上自然不能硬对着干强行晋封德嫔,毕竟他还是要脸的。 虽说要大封后宫,可还是要考虑朝堂和后宫的平衡,所以宣妃和懿妃是不可能更进一步的,前者是因为皇上忌惮蒙古科尔沁,后者是因为有四个亲儿子。 在这个前提下,其他人如惠嫔、荣嫔等有儿子的嫔妃,就算要晋封也不可能越过妃位。 也就是说,无论最后他决定晋封德嫔为妃还是贵妃,在这一次大封后宫上德嫔都是领头羊。 当然也可以不晋封德嫔,其他人还是按计划晋封。但不晋封德嫔,皇上总觉得有些那啥,其他有资格的人还不如德嫔呢! 如果是前者还好,不过是将这事推迟一段时间,皇上自觉身子骨还算硬朗,如今朝堂上的局势他也还能控制得住,也到危急关头,推迟也就推迟吧,或许日后局势有变,也可以不大封后宫,这十年来宣妃四人管理后宫不也没出什么岔子。 可如果是后者,那就严重多了,这代表着自己可能被人看穿了,会引发什么后果,想想都不寒而栗。 这种时候,皇上心里有点乱,他既不希望是前者,同样也不希望是后者。 皇上领着两个儿子去了宁寿宫,又派人去请管理宫务的嫔妃去宁寿宫,然后又是佟家入宫,还有梁九功宫里宫外来回折腾,后面又是佟家被下狱。 这事呀,根本就瞒不住,像长了翅膀一般,很快就传到了很多人的耳朵里。 宫里宫外,不喜欢或者说是嫉妒佟家的人太多了,这会儿见佟家怕是倒了大霉,都不由自主的幸灾乐祸起来,不少人还准备落井下石呢! 但有一个人却不一样。 这人就是惠嫔。 惠嫔虽说也不喜佟家人,可在她心里还是元后母子两人更可恶一些。 毕竟佟贵妃当年也就嘴上不饶人,最多就是罚跪,或者是使计让你失宠,佟贵妃这人还是有有点的,那就是不会对龙嗣出手的,有元后这个谋害龙嗣的毒后做比较,可不就衬着佟贵妃还算可以容忍。 再说了,佟贵妃早就薨逝,留下来的也只是一个格格,不可能继承皇位,惠嫔才懒得将自己的精力花费在这种无关紧要的人身上。 惠嫔自然是不知道隆科多涉嫌巫蛊这事,也不知道那草人上面有一个写着大阿哥胤�A的生辰八字,不然她不当场原地爆炸才怪! 也就是因为不知道,所以惠嫔在幸灾乐祸的同时,却看见了一个机会! 这会儿,包括皇上在内,大家都去关注佟家了,那放在其他地方的注意力自然就会减弱。 因为给皇太子胤�i下天花,却差点被暴露出来,从来之后就一直被强行压制着的心,在看见这个机会后,蠢蠢欲动起来。 前面压制得越严,这会儿那颗不安分的心就跳动得越是厉害。 惠嫔这人呀,看上去挺理智的,事实上她在处理很多事情上也的确够理智,只是她总是控制不住自己那颗蠢蠢欲动的野心,总是会在理智一段时间后,就会疯狂冲动一把! 总想要搞出一个大新闻来。 一如当年为了迎回大阿哥胤�A,而对皇太子胤�i下天花。 这一次也一样。 皇上对毓庆宫自然是看管的严,在皇太子胤�i的事情上,对惠嫔也不是没有防备。 可有道是「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皇上看管皇太子胤�i那么严,可皇太子胤�i身边不也有「好兄弟」的出现。 云果都能收买了纯悫公主身边伺候的人,惠嫔自然也可以,虽说皇太子胤�i的心腹那肯定是不可能收买的,可要收买一两个打听消息的低等奴才,只要钱给够,自然会有人心动。 在皇宫,包括梁九功在内,几乎所有的奴才,都不觉得出卖自家主子某些消息有问题。 要他们去谋害自家主子,那肯定没几个人会干。但如果只是透露一些消息,那几乎是皇宫奴才人人都会的技能。 惠嫔这一次吸取了经验教训,没去收买皇太子身边的奴才,而是收买了皇长孙院子里的一个奴才。 要说惠嫔如果第一看不顺眼的是皇太子,那么第二看不顺眼的就是皇长孙了。 为了皇长孙这头衔,当年惠嫔和大阿哥胤�A可闹得有点大,差点母子闹翻,每每想起来惠嫔都对「皇长孙」这三个字恶意满满。 再加上惠嫔自己享受过皇长子的好处,明白这其中的利好,自然就越发的看这位皇长孙不顺眼了。 唯一让惠嫔毕竟安慰的是,皇长孙至今都要十岁了,依然没有一个正式的大名,只能被人叫毓庆宫大阿哥。而不像自己长孙那样,生下来皇上就给赐了名叫「弘昱」。 皇上的意思很明白,他更看重的是太子妃所生的嫡孙,皇太子胤�i自然也是如此。 所以连皇长孙生母李氏的位分都一直被压着,至今李氏都还是格格了。 看当时皇上和皇太子胤�i的态度,大家几乎都默认了太子妃能够生子。 以前惠嫔还想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事,没想到太子妃竟然是个生不出儿子来的。 而且不说其他的,太子妃自身的素质却是顶尖,将几个庶子照顾的好好的,根本就没有惠嫔想的为了亲生儿子打压庶子的戏码,让惠嫔想要浑水摸鱼的想法落空。 既然不能玩推波助澜那一套,惠嫔便想着自己上,只是一直都没有机会,也没人手。 现在她却是看见了机会! 只要将李格格的那两个儿子干掉,她孙子不就成了皇长孙! 越想,惠嫔就越觉得美妙,前途一片光明。 虽然想要迫不及待的谋害皇长孙兄弟,但惠嫔可不是那种没脑子会自己亲自上场,一被抓,自己把自己陷进去的傻瓜。 毫不意外的,惠嫔这一次也准备先找一个替罪羊。 谁呀! 如今惠嫔只是嫔,而且不管宫务,所以在宫中的势力并不大,能让她盯上并且肯定能陷害成功的人,不多。 惠嫔当然是想事后把罪名扣在懿妃的头上,可难度有些大,在某些时候惠嫔是极为识时务的,所以这想法一闪而过后,她就选定了一个最合适的人选――十三阿哥胤祥的生母章佳氏。 不算娘家已经被抬旗的懿妃、端嫔和戴佳氏,现如今包衣嫔妃里谁娘家家世最好? 可能谁也想不到,家世最好的不是后世大名鼎鼎的乌雅氏,而是章佳氏。 乌雅家早在乌雅氏的祖父犯事后就有些没落,虽说包衣佐领的世职还在,可族人去只能在内务府中下层任职,这辈子乌雅氏又不是得宠的四妃,自然乌雅家没起来。 万琉哈家倒是比乌雅家强一些,男子能干有能力,虽说官职比乌雅家的人高些,可也就中规中矩。 但章佳氏一族就不一样了,一样有包衣佐领的世职,一样任着内务府中上层官职,而且还好几次受到三任皇帝的表扬,靠在内务府干活办事就得了爵位的恩赏,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章佳氏一族的男子,比万琉哈家的有本事多了,在雍正朝时期更是靠着十三阿哥胤祥的关系和自己的能力,坐上了一品领侍卫内大臣的宝座。 另外了,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章佳氏的祖先是穆都巴颜。 穆都巴颜的后人在大清分了四支,分布于正黄、镶黄、镶红、镶蓝各旗。 其中以镶黄旗为贵,乃是穆都巴颜三子怀色子孙,其玄孙赖塔跟随先帝入关,获封镇南大将军。 之后子嗣世出勋贵,赖塔的曾孙是大学士尹泰,尹泰的儿子是两江总督尹继善,尹继善的儿子是军机大臣工部尚书庆桂…… 这事咋说了,单论血缘,那肯定是不知道关系远到什么地方去的远房亲戚,早八百年前就分家了,几乎可以当做陌生人来看。 可有句古话说的好「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有共同的利益了,那大家自然又是感情很好的亲戚呢! 作者有话要说:PS:敏妃章佳氏的始祖是「穆都巴颜」疑存,考据界这事还没板上钉钉,资料不齐全,只是其中一种说法而已,不能全信。 = 第297章 同宫异梦 上辈子章佳氏能在德妃乌雅氏的眼皮子底下生下三个孩子,绝非运气。 不过了,到底这份亲戚关系隔得太远,章佳氏虽说生下了一个皇子,可十三阿哥胤祥现在都还没长大成人了,而且章佳氏母子跟着惠嫔母子,也不是没有不看好他们的人,自然这支持力度有限。 可即便是如此章佳氏手里也有了一二亲信。 惠嫔是个有野心的人,缺点虽然多多,但她也有优点,那就是从来不小瞧任何一个人,尤其是在经历了皇上赏赐下来的东西都被人做过手脚的事情后,更是事事小心谨慎。 对于十三阿哥胤祥,要说惠嫔尽心尽力了,那是扯淡,又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她又不是没有亲生儿子,怎么可能花费大精力在养子身上。 惠嫔对十三阿哥胤祥不过是面子情而已,一切按规矩办事,她能保障十三阿哥胤祥不会被底下的奴才克扣份例,两人之间并没有多好的感情。 也因此,上次大选,皇上没开口,惠嫔也没主动向皇上请示要不要给十三阿哥胤祥指婚的事。 十三阿哥胤祥是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出生,上次大选其实也就差几个月就年满十三,其实已经达到了指婚的年纪,毕竟只是指婚不是大婚,他前面还有好几个哥哥,等前面的哥哥大婚后,轮到他的时候年纪上也就相差无几了。 但惠嫔就是没有,不是故意拿捏,或者是其他原因,就只是单纯的忽略了十三阿哥胤祥差几个月就年满十三可以指婚的事。 再加上比十三阿哥胤祥大一岁的十二阿哥胤�i不但指婚了,而且还指了那么一个家世贵重的嫡福晋,自然让章佳氏母子心里有些那啥。 毕竟一个皇子被指婚,就意味着已经长大成年了,可以上朝议政,可以组建自己的势力了。因此虽然明面上不敢透露半分,可心里却已经起了间隙。 自己眼皮底下的人,尤其是自己还出手对付过让其小产的人,惠嫔自然是时刻关注着的,也自然对这些事情有所察觉。 站在惠嫔的角度上来看,自己和章佳氏母子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就算十三阿哥胤祥养在自己跟前,可也没改玉牒呀,章佳氏母子也没跪在诅咒发誓要一辈子忠心于她,那她为什么要那么费心尽心,最后全便宜了章佳氏。 在察觉到章佳氏母子因为大婚的事情,对她有些不满后,惠嫔反而是十分生气,觉得章佳氏母子得寸进尺,是白眼狼。 虽说惠嫔对十三阿哥胤祥的确没多尽心,可无论如何惠嫔都至少确保了十三阿哥胤祥能平安长大成人,这在皇宫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因为章佳氏出生低贱,加上皇上已经不缺儿子了,排名较厚的阿哥不那么引人注目,可章佳氏之前承宠争宠也不是没有得罪人,也是有人对其做过些小动作的。 也因此,现在惠嫔将注意打到章佳氏身上,半点都没有犹豫和压力,反而是觉得章佳氏应该好生为自己办事,以报自己这些年来对十三阿哥胤祥的养育之恩。 等了两天,等宫中流言蜚语更多,各种浑水摸鱼的人都下场后,惠嫔就开始了,让人将居住在延禧宫的几位嫔妃都叫了过来。 理由也很正当,十月初三是皇太后六十生辰,皇上早就下了口谕要大办,皇太后虽说再三推脱,可皇上执意如此,皇太后也没办法。 因为要大办,所以到时候可不是像往年那样,宗室后妃一起吃个饭看个戏就成了,朝臣命妇也要进宫向皇太后贺寿。 所以到时候可万万不能出差错,不然肯定会被皇太子记恨一辈子的。 作为延禧宫的主位,惠嫔有管教延禧宫上上下下大大小小事的资格,眼瞧着离十月初三也没多久了,以免延禧宫的嫔妃到时候出丑,惠嫔提前叫她们过来说这事,检查给皇太后的贺礼,也是应有之事,若是有什么不妥,还有时间可以更改。 等人到齐后,惠嫔坐在宝座上笑着说道:“这次叫你们过来,本宫就是想要问问你们给皇太后的贺礼准备得如何?可万万出不得差错,若是还没准备好的,要加紧了。” 延禧宫的嫔妃,除开惠嫔后,就以和硕端静公主的额捏布贵人的位分和出生最好最高,所以惠嫔问后,布贵人第一个开口“回娘娘,奴才的已经准备好了,是奴才亲手抄写的佛经。” “嗯!”惠嫔没有说好坏,只是哼声表示自己知道了。 皇太后自从成为皇太后之后,就一直标榜自己信佛,平时也多吃斋念佛,所以底下人送给她的东西,一般都是和佛教有关。 有钱的,送玉佛像,金佛像。 没钱的,就送手抄的佛经。 若是有女红手艺的,
相关推荐:
以美食之名:街口的关东煮
靴奴天堂
[综漫] 当隐队员的我成为咒术师
丫鬟小可怜成了少爷的心尖尖花容
迷踪(年下1v1)
一不小心攻略了男主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小人物(胖受)
林峰林云瑶
穿越之八零大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