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

帝王小说> 盖世双谐 > 第99章

第99章

到此言,颉利可汗咬牙切齿地说道:“若非你用诡计诓骗本汗,本汗岂能落得如今这下场!” 事情到了这般地步,究其原因全因为他当初亲信李承道的谎言,而怀疑突利可汗。 突利可汗也长叹一声,道:“本汗当初就不该与虎谋皮,现在悔之晚矣!” 他现在万分懊悔自己当初为什么要找李承道合作,透露了他们突厥打算发兵长安的消息。 一切的一切的源头,全都在于他。 “殿下,这两人该如何处置?” 岳飞上前询问道。 李承道稍作思索,然后答道:“暂时先不杀,押下去关起来吧。” “是。” 岳飞点点头,然后挥手让人带着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下去了。 等到两人被带走之后,贾诩上前一步说道:“殿下功高震世,建立不世之功勋,当于狼居胥山上,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并立碑记功!” 贾诩话音刚落,岳飞立马上前,道:“臣附议!殿下之功,光耀千古!当于狼居胥山上祭告天地,以表彰此不世之功! 昔日汉朝,自霍去病大破匈奴,封狼居胥,为后世所传唱。 如今李承道之功,更强于霍去病,并非是单单击退突厥,而是尽灭其国! 如此古今未有之功勋,理当在此祭祀天地,立碑记功,留名青史! 李承道留名青史,被后世万代所传颂。 他们这些跟随李承道的谋臣武将,亦要载入史册,千古流芳! 李承道哈哈一笑,大袖一挥,神采奕奕道:“好!孤当与诸君一起......” “封狼居胥!” .. 第九十九章 祭天大礼 李承道下令后,贾诩等人一边忙着整顿军队,一边开始着手进行祭祀一事。 古代社会,讲究皇权天授,因此祭告天地是一种极为隆重与繁复之事。 无论是对礼仪、祭坛亦或者是祭品,都是极其讲究。 岳飞和贾诩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方才安排好了一应祭祀所需要的物品 在狼居胥山最顶端,建造了一个巨大的祭坛。 二月三日,李承道于狼居胥山祭告天地,立碑记功,以表彰其覆灭突厥之不世之功! “咚—! 在日出前八刻,等时辰一到,白袍军中战鼓震天而响,响声如雷,连响九九八十一下。 李承道率麾下谋臣武将,一路步行至位于狼居胥山山顶的祭坛。 等李承道走上祭坛之时,祭天大礼便正式开始! 李承道虽然是第一次主持祭天,但是有贾诩这位全才在此,一切自然不是问题。 贾诩站于李承道右后方,神色严肃,高声喊道:“迎神!” 两名亲卫闻言顿时上前,将皇天上帝之神位,恭恭敬敬地放置于祭坛之上。 神位就位后,柴炉内升起烟火,以烟火之气,将人间敬天之意传于上天。 烟火升起之后,贾诩再次高喊:“跪!” 李承道与在场所有的三军将士,立马长跪于地。 拜!” 三军将士全部跪立不动,火热的目光凝聚在了李承道的背影身上,只见李承道行至皇天上帝牌主位前,行跪拜之礼。 一拜三叩头!祭祀上天,唯有他才有资格跪拜叩。 其余人,只能跪着不动。 三拜九叩之后,李承道方才起身,然后贾诩又肃声喊道道:“献祭品!” 话音落下后,顿时有将士将九头青牛,九匹白马,当场宰杀,但是鲜血不流于地,全部接在一个盆里。 然后剖开这些牛马的腹部,将它们的内脏给取出放在一个个盆里,依次摆在神位前。 古代祭祀,只有牲畜的内脏才被视为祭神用的祭品,其余部位都是污秽之处,是没有资格呈上祭坛的。 祭品献上之后,贾诩方才开始神色肃穆地念祭文:“武德十一年,一月,太孙李承道率领大军西出幽州,北入大漠,直捣突厥王庭!” “斩蛮夷,伏八部,护幽州之安危,保万世之太平!” “渡西河、绝大漠、袭王庭、直追穷寇,兵至狼居胥山,饮马瀚海,一路奔袭三千里,全歼突厥大军,生擒颉利、突利可汗!” “今,于狼居胥山祭皇天上帝天父,表太孙之勇,彰三军之功!” “至此狼居胥山以东,尽为汉土!铁蹄所踏,皆是唐疆!” …… 贾诩文采斐然,一篇祭词煌煌大气,极具气势,光是听着就令俯首下跪的众将士们感到热血沸腾。 念完祭词之后,贾诩将祭文丢入祭坛之中焚烧殆尽,然后再由李承道三拜九叩,至此完成祭祀。 封狼居胥! 祭祀完毕后,李承道直起身,转身看向了祭坛下的大军,手扶腰间横刀,背后的白色披风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孤率大军北击突厥,转战三千里,尽灭突厥大军。” “然此战之胜,非孤一人之功,乃是三军将士、乃是所有人的功劳!” “此战,我大唐将士战死一万七千余人,他们皆是我大唐的勇士与功臣!是他们奠定了边关的万世太平!孤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劳,世人也永远不会忘记!” 李承道肃穆地说道,然后沉声喝道:“立碑!” 李承道的话音落下后,由几十名白袍军士卒抬着一块巨大的石碑登上了祭坛,立在了狼居胥山的山顶之上。 这石碑上写着密密麻麻的碑文,但是却并非什么纪念功勋的文章,而是一个又一个战死士卒的名字! 在石碑最显眼处,上书八个大字:“大唐英灵,永镇边疆!” 青山有幸埋忠骨,此战战死的所有将士,尸骨将全部埋葬在狼居胥山,他们的英灵亦会在此永镇边关!护卫大唐! 看见这样的一幕,所有白袍军将士们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大唐万岁!太孙殿下万岁!” “大唐万岁!太孙殿下万岁!” …… 白袍军将士们一个个脸红脖子粗地高声大喝道,声音带着些许哽咽。 他们只是士兵,远不如岳飞等将军,但是李承道却将所有战死士卒的名字刻在碑上,与他的功绩一起流传万古! 这般君主,怎么能不让人心甘情愿地誓死追随? 越来越多人齐声大喝,声音化作滚滚音浪,直冲天际,仿佛天地在此时都心生敬畏,雪花的降落都变得迟缓了。 李承道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漠和气势如虹的三军将士沉默不语。 他此番战损让他感到心痛,也让他切身感觉到了为君者的责任! 在祭坛下,岳飞、罗艺、贾诩等人看着李承道那越发成长得挺拔的身影,一个个神色充满了由衷的敬意与钦佩之意。 “这样的殿下,才是值得我等追随的人!比秦王简直不知道要优秀多少倍!” 罗艺发自内心地说道,提到秦王李世民时,眼里闪过一丝厌恶。 这几天他也得知了长安城那边的情况,幽州被围困,长安城居然不发兵甚至不通知周边的军队去驰援,简直是不可理喻! “殿下终有一天会登上大位,也只有他才有资格登上大位,成为大唐的君主!” 贾诩语气坚定地说道,而他的话也让众人全部都为之赞同。 .. 第一百章 长安震动,李渊狂喜 长安城。 “踏踏踏——” 急促的马蹄声传来,一名大唐士兵骑着骏马疾奔入城,在马背上竖立着一杆黄旗。 军中军规,插黄旗乃是有重要军情要传达,任何人不得阻拦,因此长安城门的守军以及道路上的百姓们见之纷纷闪开,不敢拦路。 这名士兵正是白袍军的士卒,他满身风尘,脸色憔悴,有着止不住的疲惫之色,但是他的目光却极为兴奋。 刚刚骑马入城,他便忍不住大声喊道:“太孙殿下于二十日前率幽州军和泾州军彻底覆灭突厥!生擒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永绝边关突厥之患!于狼居胥山立碑祭天!” “大捷!大捷!太孙殿下于二十日前彻底覆灭突厥!封狼居胥山……” …… 这名士兵一边纵马疾驰一边高声喊道,引得沿路的百姓们纷纷为之侧目,脸上全是震惊之色。 “他、他刚刚说什么?” 一名百姓脑袋有些转不过弯来,忍不住朝身边的人询问道。 后者也才回过神来,脸色顿时激动得通红,摇着他的肩膀语无伦次道:“突厥、突厥被灭了!太孙殿下一路打到了狼居胥山!还生擒了颉利、突利可汗!” 众多百姓万分震惊,一个个都觉得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突厥被太孙殿下给带兵灭掉了?! 那可是突厥啊!号称拥有百万雄兵、地域辽阔的突厥! 一些机灵的人反应过来后,毫不犹豫地就朝城内大户人家的宅邸上跑。 这般边关大捷的消息,他们传到那些大户人家的府上,人家一高兴给的赏钱可是少不了的。 于是很快,这个消息便在长安风一般地传开了。 …… 皇宫,临湖殿。 自李世民带兵逼宫后,李渊的权利便完全被架空了。 多年以来连年征战,大唐立国的功劳基本上都在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等人的身上,朝中大臣们大都是他们的势力。 因此李世民兵变逼宫、杀死李建成后,很快就将朝中的太子党和齐王党给肃清了,如今朝中的秦王党最为强势。 即便是有人还忠于李渊,很不齿李世民现在的这种行为,但是在李世民势大的情况下,也没有人胆敢表露出来。 不过虽说李世民架空了李渊的权利,将其软禁了起来,不过除了不让他离开皇宫外,其余的却并无限制。 这么长时间以来,李渊一直都在临湖殿中休养,没了国事操劳,气色居然还好了不少。 长安城近日以来下雪不断,李渊喜欢没事便来湖心亭赏雪景。 外面天寒地冻,湖面凝结成冰,然而湖心亭里火炉熊熊燃烧,散发着阵阵暖意。 李渊身着金黄裘袍,坐在椅子上看着湖面上的雪景怔怔出神,片刻之后忍不住叹了口气。 “陛下,怎么了?” 一旁的大太监见此微微低头,关切地问道。 李渊满脸忧心之色,道:“今年的雪来的比往年都要大,也不知道会有多少百姓受灾。” 大太监闻言宽慰道:“陛下仁德,心系百姓,不过奴才认为秦王殿下会处理好此事的。” “哼……” 提到李世民,李渊的神色微微有些不悦,“朕倒不是信不过那逆子的才能,只是……朕有些想念承道了,幽州那等苦寒之地……真是苦了他。”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李元吉的子嗣都被杀得差不多了,而李世民自身的儿女也被杀得只剩下长乐、李承乾两人,这才是最让李渊感到痛心的地方。 他其实并不是有什么有雄心壮志的皇帝,反而更重视家人亲情。 李承道是李建成遗留的唯一子嗣,他才会感到如此忧心。 听到李渊的话,大太监脸上闪过一丝惶恐之色,连忙埋低了头,不敢多言半句。 这种事情他听着就好,若是胆敢多做评论,那才是取死之道。 就在这时候,在湖岸边上有一名小太监的身影出现了,只是他站在那里不敢前往湖心亭。 大太监便走了过去,李渊也并未在意,只是片刻后,他见大太监蓦然惊呼了一声。 “又出什么事了?” 李渊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他被软禁临湖殿,获得消息全靠这些太监宫女们来进行传递,不知道又发生了什么大事。 难不成又是突厥打到长安城来了? 就在李渊心里百般疑惑之际,大太监一路小跑朝湖心亭跑了过来,因为跑得太快差点还滑倒了,若不是李渊及时扶了他一把,估计就掉到湖里了。 “陛下!大喜事!大喜事啊!” 稳住身形后,大太监来不及顾及自己的失礼,激动得满脸通红。 “太孙殿下于二月初覆灭东突厥,生擒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于狼居胥山祭祀上天!” “封狼居胥啊陛下,封狼居胥!” 由于过于激动,大太监的话都有些语无伦次了。 这怎么能不激动!前不久前突厥围困长安城,强迫李世民签订渭水之盟,被无数大唐子民视为耻辱,恨不得和突厥同归于尽! 然而李承道居然直接覆灭了东突厥,还生擒了颉利可汗、突利可汗,封狼居胥! 这简直是比霍去病、卫青之流还要惊世的丰功伟绩! “承道他灭了东突厥?封狼居胥?!” 李渊亦是目瞪口呆,罕见得失态无比。 过了好久之后,他才缓缓坐了下去,挥手道:“你先退下,让朕一个人静一静。” 大太监不敢违抗,起身离开了湖心亭。 而他刚刚走到岸边不久,便听到湖心亭里传来一阵夹杂着无比喜意的大笑声。 大太监会心一笑,躬身退下。 .. 第一百零一章 秦王不如太孙远矣 李承道覆灭东突厥、生擒颉利可汗,封狼居胥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长安城,无数听到这个消息的长安城百姓们都为之热血沸腾! 大唐苦突厥久已,突厥一直是边关最令人头疼的问题,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只要是汉人,无不恨透了这些不通教化的境外蛮夷异族。 数月之前颉利可汗、突利可汗三十万大军围城,更是给足了大唐羞辱。 也正因如此,在之前幽州城被突厥围困的消息传出去后,所有百姓才会有那么激烈的反应。 不仅仅是为了驰援李承道,更是为了给突厥狠狠一个教训!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大唐天威! 但是现在幽州被围的消息才过去多久,长安城都还没下调令发兵,李承道居然凭借一己之力解决了围城之困,反过来一路打到了狼居胥山,灭了整个东突厥! 谁能相信,谁敢相信? “太孙殿下威武!扬我大唐雄风!” “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太孙殿下真正践行了这句话!” “突厥大军当初围困长安现在仿佛还历历在目,太孙殿下就已经洗刷了这一羞辱,而且还数倍奉还!” “真乃战神也!” “殿下之功绩简直是旷古烁今!” “可笑秦王还踟躇着不跟发兵驰援,却不知太孙殿下已经灭了整个突厥!” “秦王不如太孙殿下远矣。” …… 长安城内的百姓们都在议论着这件事情,甚至说出了很多危险的言论。 突厥大军围困长安城的事在一月之前就已经传开了,但是李世民一直用大雪为由拖延着不肯发兵。 这般理由虽然可以骗一骗普通人,但是在明眼人看来,他的心思一目了然。 虽然大多人明白李世民不敢真的不出兵,但是如今李承道凭一己之力灭了突厥,再和李世民因为一己之私按兵不动相比较起来,孰强孰弱一看便知。 长安城,天策府。 “李承道覆灭了整个东突厥?!” 李世民手中墨笔一抖,一滴硕大饱满的墨汁落在了奏折上,在上面染下了一处刺目的痕迹。 若是放在平时,他肯定不会犯这种错误,但是他此时却根本顾不上,直接抬头看向了传达消息的侍卫,目光死死地盯着他,眼中一片冰冷之色。 “此事真的属实?” 李世民无意中散发出的压迫力,令这名侍卫浑身大汗忍住压力战战兢兢地回答道:“禀殿下,确实……属实,是从幽州直接送来的捷报,太孙殿下联合泾州军一起于狼居胥山覆灭突厥大军,并且生擒颉利可汗、突利可汗,如今这个消息已经在长安城传的人尽皆知了。” 李世民听完之后,手中的紫檀狼毫笔直接被他“啪”地一下给捏断了,脸色极为难看。 这名侍卫噤若寒蝉,不敢在这里就留,连忙告退。 “殿下,你……” 一旁的长孙无忌见状,忍不住开口道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脸色逐渐恢复正常,摆手道:“不必,我没事。”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李世民心中却是前所未有的焦躁。 心智如他,在听到这个消息的一瞬间,就明白这个消息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对他而言又是多么不利! “怎么可能,他幽州军才多少人,就算加上泾州军又如何,怎么可能覆灭整个东突厥?这怎么可能……” 李世民脸上满是不甘之色,始终无法接受这个消息。 他自然知道这个消息不可能作假,因为他专门派了人密切关注幽州的情况,但是他就是觉得难以置信。 按照他的计划,李承道应该是无法抵御住突厥,然后在无比危急之际,由他出兵前去搭救,覆灭所有来犯的突厥,一洗当初颉利可汗给予的羞辱…… 本应该是如此的。 而如今李承道在完全没有他帮助的情况下灭了突厥,这简直是在打他的脸!这下子所有人会如何看待他? 望着一脸焦躁,在书房里来回踱步的李世民,长孙无忌也明白他心里在烦躁些什么,于是拱手道:“殿下,现在不是后悔的时候了,应该赶紧想出对策才行。” “太孙此番大破突厥,封狼居胥,乃是前所未有的功绩,此事一过他的声望必定大涨。” “殿下必须要尽快有所行动了。” “本王知道,但是现在这个消息已经传开,整个长安城乃至于整个大唐的百姓必定会抨击本王,本王怎么行动?!” 李世

相关推荐: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她太投入(骨科gl)   寡妇门前桃花多   高达之染血百合   下弦美人(H)   修仙有劫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