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通不便的古代,马车能日行百里就很不错了,日行千里那就是神话! 李承道所说轨道马车能日行千里,四人虽然震惊,但是却没有一人怀疑这话的真实性。 这种轨道马车若是在全国范围内铺设,而他们能拿到部分专营权的话…… 想到这背后隐藏的庞大利益,四位会长浑身都在兴奋得颤抖。 “我梅氏愿意加入!” 梅氏会长毫不犹豫地说道,他已经下定决心了,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拿到专营权! 虽然初期投入必将耗费巨大,但是他们身为商人,信奉投资越大回报也越大,轨道马车一旦在全国铺设完毕,有专营权的他们就等于多了个聚宝盆! 哪怕只是相对应城市的专营权,也能让他们的从此以后躺着赚钱! “我谢氏愿投入七十万白银!后续还会跟进投入!” 谢氏家主一咬牙,斩钉截铁地说道。 其余家主都忍不住朝他投去震惊的目光,谢氏虽然家大业大,但是七十万两白银差不多是他们可动用的全部流动资金了。 更别提后续的投入,到时候说不定就需要去卖不动产了。 但是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谢氏家主的魄力! 他清楚的明白,李承道现在提出来的这个工程,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而且他也相信李承道,自己只要投入的越多,得到的回报也就越丰厚! 李承道,值得他拿谢氏商会去赌上这么一把! 谢氏会长如此果断地表明态度后,剩下的钱氏、吴氏会长也纷纷表态,皆各自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同时也从李承道这里成功拿到了许诺。 就这样,一番攀谈之后,四大商会会长兴高采烈地告辞离去了,他们都打定了注意,回去之后就开始筹措资金,一定要尽快协助朝廷将轨道铁路给铺设完毕。 …… 皇宫,御书房。 “陛下,这是近来民间商人们募捐的财货统计册,请陛下过目。” 房玄龄将一份册子呈上了李承道的龙案上。 这几天的时间里,户部已经将四大商会送到长安的钱货给全部手下并且清点完毕了。 这笔钱财的数量之庞大,令人感到咋舌。 杜如晦忍不住感慨道:“近百万两白银,六十多万石粮食,这些民间富商可真有钱啊。” 贾诩、长孙无忌却一脸理所当然的神色,贾诩说道:“这些商人还算识相,懂得回报皇恩,没有辜负陛下的一片期望。” 贾诩的语气中,对于这些商人的举动并不感到意外,反而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一样。 商人地位低下了几千年,他们对于提升地位无比迫切。 商人从不缺钱,他们缺的是钱买不来的地位。 所以这笔捐款也就显得理所应当了。 “不仅仅是这批钱财,就连轨道马车一事,他们也都承担下来来了,四大商会愿意出纳大半的铺设费用,预计一个月后便能开始建设第一条轨道铁路。” 李承道笑着说道,令魏征大为惊异。 “铺设轨道铁路可不是一间小事情,耗费金钱无数,陛下是如何说服这几位商会会长的?” 魏征好奇问道。 “没什么,就是给他们一部分轨道铁路专营权而已,而且以后轨道铁路修缮维护他们也都会负责,还能省去朝廷许多钱财,何乐而不为?” 李承道笑吟吟地说道,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 贾诩闻言大感佩服,笑道:“陛下这一手段让四大商会心甘情愿出钱出力,最后还是朝廷获益最大,实在是高明,臣佩服。” “得了,别拍马屁了,就你马屁拍的最欢。” 李承道瞪了贾诩一眼,然后坐直了身子,正色道:“现在有了钱,咱们来聊一聊兴办大唐皇家学院的事情吧。” 大唐皇家学院,是李承道一直都想要兴办的学府,和科举改革是相辅相成的存在,可以为大唐源源不断地培养输送人才。 本来在去年此事就会提上章程,但因为蝗灾、旱灾的缘故才耽搁了。 此番四大商会提供了百万两钱货,令李承道有底气重新开始兴办大唐皇家学院。 再穷不能穷教育,科教兴国,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 就在李承道与贾诩、长孙无忌等大臣们讨论大唐皇家学院一事没几天,一个消息突然传到了皇宫。 新罗德善女王,来长安觐见大唐天子。 …… 高句丽、新罗、百济,渤海半岛上的三个国家。 三个国家彼此之间都不和睦,其中高句丽的实力最为强大,新罗和百济甚至都比不上高句丽的一半强大,两个国家联手方才在高句丽的威胁下生存下去。 新罗的德善女王,便是如今新罗的领袖人物,等同于就是皇帝。 在中原看来女人统治国家是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不过由于新罗制度文化与中原不同,女王治国是并无不可。 而如今这位高贵的新罗女王,居然亲自前来长安觐见大唐天子,这是影响相当大的一件事。 新罗虽然是个小国,比不上大唐十分之一强大,但是再怎么说它们也是个国家。 身为一国君主亲自前往他国觐见皇帝,这是少有发生的事情,若是一国君主要求另一国君主过来觐见,简直就是天大的羞辱,两国直接可以爆发战争。 但是若一国君主主动去他国觐见皇帝,这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大唐周边多个国家,君主亲自来大唐觐见天子的,新罗还是第一个。 长安城百里之外,一队来自新罗的使臣队伍正沿着官道前往长安城。 其中一辆华贵的马车之中,一名脸上蒙着面纱、衣着华贵、气质不凡的女子正端坐马车中,轻轻掀起帘子看着窗外的景色。 这个女子,便是新罗的君主,德善女王。 “女王陛下,您何必要亲自前来呢?实在是太冒险了。” 马车里,一名使臣唉声叹气地说道,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愁容。 德善女王闻言淡淡说道:“孤若是不来,大唐的军队在踏平高句丽之后,下一个便是我们新罗,你信不信?” 听到德善女王的话,使臣忍不住道:“陛下您为何如此肯定大唐一定能覆灭高句丽?想当年大隋何其强大,出兵百万攻打高句丽,依旧铩羽而归,如今大唐的国力还比不上大隋巅峰时刻吧。” “只要高句丽不灭,我们新罗就会安然无恙的。” 高句丽和新罗、百济两国关系不好,但是它也是两国的屏障,直接与内陆接壤。 只要高句丽不灭,大唐的军队就踏不上新罗的国土。 “彼一时岂是此一时?那位大唐天子年纪轻轻便覆灭突厥,登上大唐帝位,这样的人物会是愚蠢之人么?会在大隋的前车之鉴下,没把握地擅自出兵?” 德善女王皱眉说道。 “当初大隋攻打高句丽之所以失败,第一个原因是因为那位隋帝杨广完全不通军事,第二个原因是中原世家在背后捣乱。” “而如今这位大唐天子武功举世无双,就连国内世家也被他全部铁血打压了一遍,内患已经除,此番发兵只有成功,没有失败的可能性!” “可笑那高建武还沉浸在过往侥幸击败隋朝的战功之中,不知大难临头!” 德善女王美丽动人的容颜之上,充满了冷笑之色,像是在讥讽那高句丽皇帝的愚蠢。 使臣被德善女王这番话给惊得说不出话来,许久后方才道:“可是、可是陛下您一国之尊亲自前来,实在是有辱……” “弱者没有选择的权利。” 德善女王叹息一声,美眸中闪过一丝悲哀之色,“只有孤亲自前来,才或许能说服那位天子放过我们新罗。” 使臣闻言嘴唇颤抖着,但最终还是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只是跪在马车地板上朝德善女王深深一拜。 使臣车队前进了没多久,忽然停了下来。 德善女王掀开帘子朝外面看去,然后美眸便不禁微微瞪大了。 在车队前方,一线黑色浪潮自天际而来,随着这一线浪潮的临近,大地仿佛都在震颤,若排山倒海一般的威势令新罗使臣团全体脸色发白,几欲瘫软在地! 这一线浪潮,居然是清一色的黑色玄甲骑兵! 这一队骑兵只有区区千人,但是这等威势却宛若万军冲锋一般可怕! 千人骑兵来到新罗使团车队十丈外的时候便停了下来,上千人齐齐勒马止住了冲锋之势,动作整齐划一,军阵丝毫不乱! 然后队伍从中分开,一名黑甲将领从中策马而出,来到使团前朗声道:“唐将长孙顺德,封天子命前来迎接德善女王!” 新罗使团众人早就被这队西北铁骑的威势给吓得两股战战了,听到对方不是来杀他们的,所有人才算松了口气,但每个人身后都被冷汗打湿了。 德善女王收敛起眼中震惊之色,掀开帘子从车里走了出来,微微一礼道:“多谢唐皇赐礼,有劳将军了。” “分内之事。” 长孙顺德拱手道,然后抬手做出一个手势,骑兵队伍便有序地分为数队散开护卫在车队两侧,而他则是带队在前面开路。 车队再次朝着长安城前进。 回到马车后,德善女王看了那名使臣一眼,自嘲一笑道:“这便是大唐的实力,仅仅这一支千人队伍,就能横扫我们国内的所谓精锐!” 使臣看着窗外黑甲黑马、肃杀无比的黑甲铁骑,低头沉默不语。 这就是大唐! .. 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罗女王的震惊(漏发章节) 德善女王进入长安城后并没有马上入宫觐见,而是修整了一日之后,方才沐浴焚香,前往皇宫。 外国君主亲自来觐见,即便只是个小国,李承道依旧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因此他选择了在太极宫内接见德善女王。 参与接待的是礼部官员,而接待的规格则是按照最高的国宾规格。 在四名新罗使臣的陪伴下,一身玄色帝王华服的新罗女王缓缓走入了太极宫。 太极宫是用来接待外宾之所,虽然不如举办朝会的太极殿那般金碧恢弘,但是装潢肃穆庄重,尽显威严。 四名新罗使臣都显得有些紧张,唯有德善女王神色如故,走入宫中后,对在珠帘后面、被遮挡面容的大唐天子下跪行礼,道:“外臣,参见唐皇。” 她额头触地,行了一个最高的礼仪。 而在她行礼参拜后,李承道并没有急着开口说话,而就是这么静静地看着他们。 德善女王和几名使臣保持着参拜的姿势,不敢有丝毫其他动作,似乎能感受到珠帘后那位的目光在他们身上扫荡。 太极宫内的气氛一片凝滞,沉重到仿佛能让人窒息。 许久之后,李承道方才淡淡开口道:“平身。” 随着李承道开口,宫中沉重的气氛方才随之消散,众使臣方才直起腰,但却满头是汗,心中震惊。 大唐天子居然如此可怕,即便是不说话,都有如此威势。 “德善女王亲临长安觐见于朕,朕甚感高兴。” 李承道轻笑道,“远来即是客,女王既然来了长安,不妨在长安多住几日,见一见我大唐第一雄城的风貌,也好让朕一尽地主之谊。” 李承道的声音和煦如冬日暖阳,一句话便将之前的沉重气氛和紧张压力一扫而空,仿佛只是一名平易近人的普通君王,而不是那手握六十万军权、屠灭一国的铁血帝王。 德善女王不敢有半点放松,微微躬身道:“陛下如此礼遇,外臣甚是感激,但此番外臣背负国家存亡之重责而来,万望陛下能给予外臣一个相谈的机会。” 德善女王很清楚,她此行来的目的,眼前这位大唐天子不可能不知晓。 但是知不知道是一回事,给不给她说话的机会又是一回事。 而她想的没错,她此番来长安的目的,李承道已经是猜到了。 新罗与高句丽接壤,高句丽一破,按照韩信那个性,此番远征不可能只征服一个国家便退却,定会一举把新罗、百济给彻底攻占下来。 两个小国而已,甚至还没高句丽强大,灭了就灭了,完全没有问题,不灭等着下一次再耗费巨大地进行远征吗? 新罗女王亲临长安让李承道有些意外,但也就仅此而已,他并没有与她谈论此事的想法,按照礼仪接待一番后送回去就行了。 不过德善女王当面提出此事,令他微微侧目。 这般为国家百姓的精神,值得嘉许。 “一炷香时间,说吧。” 李承道淡淡开口道,他决定给德善女王一个机会,看看她打算如何说服自己。 德善女王心中微微松了口气,然后整理思绪,正色道:“陛下,此番大唐发兵攻打高句丽,高建武看不清局势,但是外臣却知陛下此战是必胜的。” “如今大唐兵强马盛,内患已除,陛下有盖世军事之才,取高句丽若探囊取物而已,只有高建武才愚蠢的觉得大唐和十几年前的隋朝一样,所以高句丽此番必败无疑,一旦开战甚至连一个月都撑不下去。” 德善女王的语气斩钉截铁,直接判定了高句丽的命运。 李承道眼睛微微一眯,因为德善女王说的没错,此番取高句丽,的确用不了一个月。 算算时间,现在大军应该已经踏上了原东突厥的土地了,很快便能兵至高句丽。 德善女王继续说道:“外臣知道,高句丽一破,大唐铁骑的下一个目标便是我新罗以及邻国百济。” “我们两国连高句丽都不如,只会败的更快,而大唐也绝不会留我们两国,会一鼓作气彻底覆灭三个国家。” 听到德善女王的话,四名新罗使臣们都一阵惶恐。 李承道淡淡说道:“既然知道如此,那你来长安觐见朕做什么,难道想说服朕放弃攻打你们新罗,眼睁睁地看着新罗发展壮大,然后再劳民伤财地进行一次远征?” 德善女王深深低头,道:“陛下,请相信我新罗绝无和大唐敌对的想法,我新罗愿意向大唐永世称臣。” “渤海半岛于大唐而言过于偏远,是一块境外飞地,大唐就算取了此地也难以管辖,还要派兵镇守,有弊无利。” “外臣恳请陛下派兵覆灭高句丽、百济,将渤海半岛交由我新罗来管辖,我新罗愿向大唐年年纳贡,尊大唐为宗主国,永世称臣。” 德善女王的话,让李承道的眼皮微微一条。 他本以为德善女王是劝他放弃进攻新罗,没想到对方的野心和胃口比他想的还要大,居然想接管渤海半岛! “有趣,有趣。” 李承道笑了两声,便没有说话了。 德善女王抿着嘴,抬头看着华贵的珠帘,仿佛想透过帘子看清后面那名大唐天子的神色。 李承道靠在龙椅上,修长白皙的手指在黄金扶手上有节奏地敲击着。 声音不大,却仿佛敲在所有人的心上,给予他们一种无形的压力。 “朕为何要答应你?” .. 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罗女王求龙种 “朕为何要答应你?” 李承道停止了敲击,问出了一个简单而又现实的问题。 他可以这么做,但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对他、对大唐有何好处? 仅仅是永世称臣、年年上贡并不足以使李承道改变想法,大唐富庶起来后还却那点上贡吗?不如一举覆灭了三个国家要来的干脆。 德善女王并不意外李承道会这么问,直起腰挺起胸膛道:“外臣愿与陛下结合诞一后代,不管男女皆可继承我新罗王位。” 此言一出,不光是那几名新罗使臣,就连宫内的几名太监以及李承道都蒙了。 高怀更是嘴角微微抽搐,这新罗女王……如此彪悍大胆? 直言不讳地就说要和陛下结合,果然是外族女子,一点教养也没有。 高怀暗暗摇头。 其实德善女王的脸上亦染上了红霞,心中羞意难耐,但是为了新罗的未来,她不得不忍住羞涩之意,大胆把这些话说出来。 “外臣虽然已经二十一,以中原人的观念来看是有些年纪大了,但外臣对自己的容貌还是有几分自信的。” “陛下英明神武,乃盖世雄主,外臣能和陛下结合诞生子嗣,乃是荣幸。” 把想法说出来后,德善女王反倒冷静了下来,她轻轻伸手摘下面纱,然后将双手放在小腹前,直起腰来,目光灼灼地看着珠帘后那道朦胧的身影。 德善女王的容貌确实不凡,自古高丽女子大都美貌动人,令历代中原帝王都很迷恋,德善女王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且比起一般女子,德善女王身为女王,身上有一种难言的气质,配上美丽的容颜和婀娜的身段,让男人见了之后就不禁升起一股征服欲,想压在深下狠狠糅躏。 李承道依旧没有说话,并不是他不想说,而是系统在这个时候好死不死地冒了出来。 “恭喜宿主成功触发任务选项!” “选择一:接受德善女王,与其结合,奖励杂交水稻种子三千斤!” “选择二:拒绝德善女王,覆灭新罗,奖励远洋船只设计制造图纸以及当今世界航线地图一份!” 系统再次给出的选择,令李承道陷入到了两难之中。 首先是杂交水稻,这无疑是比番薯、土豆、玉米还
相关推荐: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她太投入(骨科gl)
寡妇门前桃花多
高达之染血百合
下弦美人(H)
修仙有劫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