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仗的。 就是退回去,朝廷也不会说什么。 但王玄策似乎打仗上瘾了,文官做得没味,还是做武将爽啊。 王玄策从来没想到过退回去。 几仗打下来,反而让他看到天竺国的战力实在不怎么样,感觉他们行军打仗有点生硬,像是一个生手,还不如自己一个没打过仗的书生。 而且朝廷让自己去见戒日王,人没见到任务就没完成,哪里肯退。 王玄策道:“我们可以退到多斑山一带,那里地势是用武之地,我们仍然不与他们打对面战,我们拖着打!” 范闲道:“只是军粮成了问题!” “这个我想到过,多斑山一带有很多部落,如果他们愿意供奉我军就罢了,如果不愿意,士兵随意!” 王玄策不愿意退,三千人就决定死战。 按王玄策计划,三千人缓缓退入多斑山,只等他们三路军来打。 这里地势不咋的,非常险峻,明显不利于大军行动,就看戒日王敢不敢来。 到了多斑山,三千人就在周围一带活动,再不走,每日只出动人马到处收粮,不愿意支持的部落就一阵哄抢,人杀光。 如此一来,后面遇到的部落或村镇都愿意供奉唐军。 三千人不多,反而容易找到吃的。 就是这里的东西味道实在不怎么样。 当兵的饿时饿死,饱时饱死很正常,吃得苦享得福都那么刺激。 不出半月,哨兵来报,三路军距此两百余里,以他们的速度三天可到。 而最快的是一直跟在后面的罗贾伐弹,前军以距此不过五十余里。 此时再要退,除非进入湿婆罗国,然后翻越雪山回到吐蕃,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大战前,王玄策允许士兵狂欢一夜,把抢来的粮食吃个大饱,抢来女人也全用过遍…… 也允许士兵以打奴隶为乐。 第二日,按王玄策估计,罗贾伐弹应该会首先接战,三千人马整体行动,在罗贾伐弹必经的多斑山脚埋伏。 王玄策亲自指挥,这是一次决定性的战役,如果此战胜利,天竺实力就毁于一旦,整个天竺将不再有防守。 因为整个天竺军队都来了。 三千对六十万,这是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王玄策和所有官兵都莫名的兴奋激动。 打赢这一仗,三千人就可以享用一国,这种想法在所有士兵心里伏着。 王玄策也放出风声,只要在这里打败戒日王,天竺就是大家的。 也确实是大家的,因为朝廷没让他们来打,是自己打下来的。 若论奖赏,这个奖赏是大得不能再大了。 三千人静静埋伏在多斑山,没有一人随便乱动,人人视自己为一主将,人人感觉责任重大。 王玄策站在山腰一山腰凸出来的大青石上,范闲和蒋师仁都亲自去指挥了。 “报!敌这正朝我军阵地前进,没有发现我们!” 王玄策静静道:“知道了,再探!” “报!敌前军已入我军埋伏圈!” “告诉蒋师仁和范闲,让前军过去!我们打他主力!” “是!” 蒋师仁得到王玄策的计划,静静不动,等前军过去,中军到来,抽出长剑高指天上的太阳,所有人看着他的剑。 长剑狠狠一辟,喝道:“放箭!” 顿时箭如雨下,准备好的石头如山崩…… .. 第四百六十一章 全军覆灭 罗贾伐弹正得意洋洋,自己三路军,还怕大唐十万人吗? 围也把他们围死了,为了首功,一路急行,终于进入多斑山,见两边山势险要,毫不在意。 身边一随将道:“首领大人,这里危险,是不是探明再进。我听说汉人就一直在这周围活动,不能中了他们的埋伏!” 罗贾伐弹大笑,指着两边山崖道:“你觉得这里能伏下十万唐军?” 当然不可能,这谁也看得出,伏下几千人都很了不得了,因为这里光兀兀的,不可能伏得下去这么多人。 “如果他们在这伏下几千人呢,听说唐军很能吃苦!” “我有军十万,几千人埋伏我们?大唐的将军难道是猪!” 他的道理显然是有道理的,就是几千人埋伏在这里,也不可能吃得动十万人马,所以,罗贾伐弹判断唐军不会在这里设伏。 反而有可能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罗贾伐弹到时很想和王玄策拼人命,哪怕自己死一千,汉人死八百,他都觉得是胜利,因为唐军人太少。 正得意时,忽听两前面山上杀声大起,果然有埋伏。 罗贾伐弹一听,哈哈大笑,大声道:“我们立功的时候到了,你们一直说找不到唐军,现在他们就在这里!” “杀!” 沙砾横飞,尘土漫天,杀声四起…… 蒋师仁一下令攻击,对面山上的范闲同时下令攻击。 排箭加巨石滚滚而下,顿时将山脚路上的天竺人打个希烂…… 但罗贾伐弹毫不以为意,下令过去的前军回头,后面的赶紧冲上去,一定要与唐军混战打起来。 他想靠人多! 蒋师仁知道自己这边的短处,决不能和他们肉搏,起码还没到时候。 只令放箭放石头,大声呐喊。 山下天竺人往上爬,士兵居高临下,尽占优势,可笑的是天竺人有几百人眼看要爬上来,看到自己左右边的友军都给打退,就自己撤了。 这一撤再爬上去,又得损失多少人。 蒋师仁看出天竺人虽然表面上很猛,其实骨子里在害怕。 正如士兵亲口说的,他们当兵的一遇到危险就先想保命,好象都不想全力应战,视死如归更不要提。 “杀!” “噗噗噗……” 喊杀声如雷,却不见真正的肉搏。 下面天竺人退了几次,又开始组织起来,从石头落下最少的地方往上爬。 一个百人队守住一角,面对无数天竺人上来,丝毫不退,石头滚光了,提刀就上,终于与他们拼起来。 但站上面与站在下面,这优势是不可估量的。 完全可以不顾身后危险,这对人来说更有信心和战力。 弓箭手自主跑动,支持最危险的一方,前面友军肉搏,后面箭手拉开阵势射死敌军后面补上来的队伍。 如此成了章法,如立体作战,这在天竺人眼中简直是神仙般的战法。 唐军配合得非常高明,人人发挥出战力,而天竺人前面在打,后面的人没事做。 他们的优势就是前面死了,后面还有人上去! 但人总不可能不停的杀,总有力尽的时候。 王玄策就考虑到这一点,还得留点力气跑路,他不想在这里拼到底。 战报源源报上来。 “大人,敌军已冲上东面山坡!” “大人东面山坡已被压下去,我军伤亡有百人!” “敌军主力正从北坡涌上来!” 北坡是主要阵地,也是唐军人最多的地方,敌人选择从这里主攻,明显就是想欺负自己人少,不能为继! “命将师仁、范闲见好就收!可以退了!” 命令一下,全军听令,退也丝毫不拖拉,就是这人要被杀了也不杀了,立马就跑。 沿着山背从西面撤退。 敌人如果要追就要翻山,明显不可能快过自己。 大军一退,在背面集结,马上迅速撤离。 这一伏击,起码杀敌人数万,单是开始的石头和箭阵就杀人无数,下面密密麻麻的倒下。 罗贾伐弹听说唐军撤退,正如自己所想,在这里设伏也不能成什么气候,还让自己找到了唐军。 急下令全军跟进,一定要追死唐军抢下首功。 王玄策一退,大军绕着多斑山往南而进,这样子是要直扑戒日王的中路军。 王玄策这个主意并不是真正要和戒日王的中路军再打一架,而是要逗他们。 罗贾伐弹一见,果然着急,令军快进。 一路尘土飞杨,后面跟着罗贾伐弹。 唐军都是良马,天竺人对骑兵运用非常不及唐军,根本就追不上,而且他们步军占多数,两条退哪里追得上四条腿。 王玄策见罗贾伐弹追了一阵,距离越来越远,就下令回头。 这就是他的战术,一定要让你追,不追就打你,也就是拖着打。 罗贾伐弹军中追得叫苦连天,跑断两条腿也追不上,见士兵开始骂人,只有下令原地扎营休息。 士兵确实累了,营还没扎完,大多人就倒在地上,累得动不得。 还没休息多久,忽闻马蹄声,如雨点一般急骤,罗贾伐弹听哨兵来报唐军杀了回来,吓了一跳。 急命队伍立即应战。 大军奋起精神,迎战唐军。 唐军带兵的是王勇,王勇冲到敌军营前,二话不说,先是一阵箭雨,然后就着箭雨冲了过去。 “杀啊!” 天竺人还没捡起兵器,就被箭雨射倒。 他们的弓箭来不及搭弓就被冲散。 王勇首先冲入营中,挥刀砍杀,到处是刀砍断骨头咯嚓声! 惨号如波浪一般起伏。 王勇带队从大营正前面冲进,从侧面冲出,转眼就绝尘而去。 等罗贾伐弹集中主要兵力时,唐军不知去向了。 “他们多少人?” “回大人,大概三百人左右!” 罗贾伐弹一听大怒,这是耻辱,三百人竟然将自己数万人冲起没还手之力。 “大人,我们都非常困,正要休息,没想到汉人竟然可以不要休息,他们都不是人!” “而且我们饿了,还有人准备选饭,谁都没想到才和他们打过,他们都败退,还会回来!” 似乎这一切都在他们想象之外。 罗贾伐弹也觉得非常奇怪,这些汉人是神吗?竟然可以这样,他们不要吃饭不要休息? .. 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 罗贾伐弹不知道唐军一打起仗来,经常是一天不吃不喝,这不是他们不要吃,而是带兵的将军经常不把当兵的当人看。 只知道如何取得胜利。 而天竺人不同,打仗是有规矩的,打完仗就要吃要喝要休息。 在吃喝和休息时间,一般两边都不会开战。 唐军的战法对他们来说,就是不可思议。 罗贾伐弹无法,一边报上戒日王,请戒日王派人来支持自己,就是再要人。 一边下令派出哨兵四下查看,防止大唐偷袭。 王玄策让王勇去逗罗贾伐弹,以为他会追来,见他并不追,还想着原地休整,心中也是服了。 下令范闲与王勇,再出动一千人! 范闲和王勇掉转马头,又朝罗贾伐弹大营杀来。 罗贾伐弹得报,只有下令应战,范闲两人掉转马头又跑。 如此戏弄三次,罗贾伐弹终于忍不住,下令全军追击。 于是王玄策又在一多斑山的北面设伏,和前次一模一样,罗贾伐弹再次中伏,他没想到唐军同样的办法竟然在同一天使用两次。 他大呼不可能。 等遇到伏击的事实摆到眼前,他才知道是遇到鬼了。 “汉人怎么可以这样,竟然……”他说不下去,因为他忽然感觉是自己蠢。 这在大唐内部的战争中,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设两次伏也是从未见过的,而这样反而有奇效,就是打敌人一个怎么也没想到。 更何况罗贾伐弹了,这一伏击下来,又损失数万人,仅剩下四五万人。 十余万大军,就剩下四万人,罗贾伐弹一头冷汗。 终于明白,自己绝不是唐军的对手,也终于变老实了,准备后撤和戒日王会合。 王玄策听说罗贾伐弹有后退迹象,就猜他的想法,这人怕了。 主将一熊,下面就会全熊。 王玄策下令全军追击…… 史上奇迹发生了,三千人马追四五万人打。 罗贾伐弹想逃,他却没想自己的速度根本就没唐军的三千骑兵快。 经过一阵追击,将罗贾伐弹定在尼罗河边,如果要过河,是不可能在面对唐军的情势下过河的。 也就是罗贾伐弹此时后无退路,前有唐军。 而中路军的戒日王远在一天路程之外。 远水救不了近火,根本救不了他。 更严重的问题是,所有士兵都在想着投降,投降在天竺并不可耻很正常,打不过就投降。 但自己为戒日王的哥哥,如果投降简直是什么了! 罗贾伐弹知道自己陷于绝境。 对面高地上唐军骑在高头大马上,握着砍刀,静静地看着下面平地上数万手足无措的士兵。 此时只要阵箭阵,就能杀他们一半。 有些天竺士兵正在过桥,但这么多人哪里一时能挤过去,正如范闲所想,他们开始内乱。 为了过桥开始砍自己人。 王玄策冷冷地看着这群山羊。 如一头老虎静静地盯着口边的食物。 每一个唐军士兵眼里全是贪婪的光,像是看到了金银和女人。 奇怪的景象里,大唐士兵没一个说话,静得可怕。 没人知道他们心里在想着什么可怕的事。 “大人!” 蒋师仁躬身道:“要不要杀光他们,他们已失去抵抗的勇气!” 确实,这些天竺人已经被折磨得没有任何抵抗的信心。 “如果箭射出去是不是还能收回来!” 没想到王玄策却在想着箭的回收利用。 “那就得杀光他们!” 王玄策冷冷地举起手,唐军阵忽然发出一阵嗬嗬声。 所有天竺人听了,竟然纷纷放下手中兵器和盾牌,齐刷刷跪了下去! 投降了! 大出意料。 大唐士兵面面相觑,就这种战力!真是奇葩,一个奇葩的民族。 王玄策想了想道:“既然投降,可以不杀,让他们一部分精壮者编入我们军中,每十人中夹杂他们三人,十人有监督职责,如这三人战斗不力,有斩他们权利。” 这毕竟是对外民族战争,不可能整支队伍收编,只能分散他们,逐个收编,他们就是再想反,也没那个能力。 一旦他们要临阵造反,十人完全有能力控制他们三个。 而且王玄策再出军令,如果这队里十个唐军有三个战死,另三个天竺人立即处死。 这一军令非常毒,这三个天竺人如果不想死,还得保护自己队里的唐军安然无恙,而且这又保证了队里唐军如果战死,没人克制他们的缺点。 此令一下,唐军就打消了收编外人,会带来的各种意外。 虽然这三人战力不怎么样,但总还可以有点用。 大军就在河边开始命令天竺人整体,有秩序地通过唐军阵中,开始收编,扩充大军。 也就充了千来人,其余的王玄策决定拿他们当炮灰。 而罗贾伐弹带着身边少数人已经逃得不知去向。 王玄策在河边扎营,第二天又开始撤回多斑山。 戒日王听说罗贾伐弹全军覆灭,三路军失了一路,心中大惊。 立即下令木克里的华氏军立即朝自己这边靠拢,不能前进得太快。 两队要相互依靠,逐步推进。 不让王玄策有空子可钻。 王玄策见戒日王行军越来越慢,知道他在害怕,就令大军在多斑山的南地扎营。 就等戒日王前来。 准备在山中和他们一战。 如果在崎岖的山里打,明显人多而且行动不如唐军的天竺军吃亏。 戒日王也想到这一点,所以大军一到多斑山脚就不再前进。 如此两军对峙。 这种对峙对王玄策来说,就是大不利,因为山中粮食有限,而且用水也困难。 戒日王明显也知道这些,所以要以静制动,想等王玄策出来到平原上一战。 出去一战,肯定是傻,王玄策苦苦思索破敌办法。 大汉人的战争,可说千变万化,从来没一个既定规矩,讲究的就是出奇不意,打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王玄策通读古书,对战了解得也多,想了几个小时,立马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 而且这个办法针对的也是天竺国的实际情况。 他要让戒日王举手来降,而不费一兵一卒,让天竺人知道大唐的厉害。 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三人一商定,觉得此计绝妙,范闲立即找来数十个信得过的天竺降兵,由王勇率百人带领,偷偷绕过多斑山南面,从戒日王大军和木克里大军中间仅有的数十里宽的空隙中穿过去。 .. 第四百六十三章 残阳如血人如铁 戒日王对这支唐军是经过认真的研究的,他的结论是在多斑山与唐军展开对战,明显对自己不利,自己哥哥罗贾伐弹就是榜样。 山路狭窄崎岖,对大军行动不便,更无法展开,只会被唐军一股股吃掉。 如果不进山,唐军也不出来,就无法消灭唐军,而大军每日用粮就是无法在这里长久支撑。 戒日王很烦忧,他有意后退五十里,只留下小股军队,以引诱唐军出战。 但这样也有风险,因为他知道唐军来去如风,只怕那小股留置军被消灭自己也来不及援手。 思考再三也没个好办法。 最后下定决心,准备等死唐军,因为唐军在多斑山一带粮食绝对是问题。 饿也饿死他们。 日过五天,天竺曲女城忽然传言四起,罗贾伐弹欲夺王位。 天竺王室常有内乱,争夺王位是常见不过,戒日王一听这消息顿时气怒。 曲女城空虚,自己也不在,如果罗贾伐弹要夺王位确实很容易。 毕竟还是王位要紧,戒日王决定退军,先解决罗贾伐弹。 这种关乎身家性命的事,他是宁信其有。 听说戒日王撤军,王玄策知
相关推荐:
宣言(肉)
姑母撩人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心情小雨(1v1强制)
我以力服仙
祸国妖姬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左拥右抱_御书屋
魔界受欢之叔诱(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