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

帝王小说> 盖世双谐 > 第84章

第84章

殿下万岁万万岁!” “草民代黄石村一百六十四户百姓叩谢太孙殿下复仇大恩!太孙殿下万岁万万岁!” “草民代永福村九十八户百姓叩谢太孙殿下大恩!” …… 这些含泪下跪的百姓,都是在突厥之祸中举村被屠,家破人亡的百姓。 他们面对突厥之患无能为力,只能将仇恨深深隐藏在心底,而李承道今日所做所为让他们大恨得偿,一时激动的难以自己! “突厥!” 看见广场外黑压压跪下一片的百姓,李承道的目光越发阴沉了。 可想而知在他没来幽州之前,幽州百姓们受着怎样的苦楚! 突厥人简直全都该死! 李承道转身看向了岳飞,冷冷地说道:“搜集所有突厥士兵头颅,在幽州城外……筑京观!” “诺!” 岳飞恭声应下,然后下去带领士兵前去筑人头京观。 而所有士兵们看向李承道的目光里,只剩下了深深的敬畏与崇拜之意。 跟着这样的君主,才是他们为兵者最好的归宿! 李承道一役斩杀俘虏两万突厥大军,人头所筑的京观在幽州城外足足叠起了三座,每一座都如同小山一般,在日光的照射下透着一股冲天的煞气。 这件事情很快便传遍了整个漠北,甚至传到了突厥王庭里。 所有人都知道了幽州守将换人了,换成了大唐的皇太孙,未来的储君,而且手段异常的狠辣,远非原来的守将王君廊可以比拟。 足足屠了两万大军,还用人头筑京观,这种事情是一般人做的出来的么? 一时之间所有关外蛮夷异族都人人自危,不敢再踏入幽州境内半步,生怕一不小心就惹怒了李承道这个煞星。 而在斩首那一万两千名俘虏后,李承道在幽州城内的声望提升到了顶点,幽州城内百姓对其拥戴无比,甚至还有孩童把李承道的功绩编成了童谣在大街小巷里传唱。 …… 将军府内。 “殿下,那五万匹战马已经接收完毕了。” 冯立朝李承道禀报道,语气间有着难以掩饰的兴奋。 李承道在斩杀了所有俘虏之后,系统奖励的五万匹战马便发放了,是通过一个商队运送来的幽州,是以一位富商名义直接赠送的。 这一份“大礼”可让所有将士都吃惊无比,要知道战马在军中可是稀缺物资,五万匹战马是一笔相当大的财富了。 只不过在战马完成接受后,那支商队就直接离开了,这令冯立感到十分郁闷不解。 “嗯,有了这五万匹战马,我们的骑兵也能扩张不少了。” 李承道点了点头,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 …… 荥阳郑氏。 郑继伯看完了李承道的书信之后,顿时勃然大怒。 “朝廷竟然以粮草短缺,断了运往幽州的粮草!” 一支军队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武器兵马,而是粮草! 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一支军队每日所消耗的粮草是一个天文数字,没有粮草,大军连一日都难以支撑下去! 幽州位处边关,自古苦寒,驻守在这里的军队所有粮饷皆靠兵部调拨补给。 现在断掉了幽州的粮草,无异于扼住了李承道的咽喉! 得知这样的消息,郑继伯怎能不怒。 李承道去了幽州后,和他的书信来往一直没有断,因此李承道在幽州所做的一切他都是了解的。 强杀王君廊、夺得幽州军权,又歼灭两万突厥大军,震慑漠北,每一件事情都令人惊叹。 虽然这些事情现在还没有在朝中以及内地传开,但是这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和李承道的优秀相比,李世民却一直暗中使绊子,耍些阴险手段,自然让他极为鄙夷。 为了扳倒李承道,居然拿幽州这种边防重地开玩笑,断绝运往幽州的粮草,简直是可耻! “幽州乃是边防重地,防备的乃是邦外蛮夷,战略位置重要至极,哪怕是短了其他军队的粮草,也不能短了幽州的粮草!兵部那群官脑子是坏了吗!” 郑元洲气愤无比地说道,脸色都涨的通红。 而郑继伯闻言只是眼睛微抬,淡淡说道:“兵部可没有这个胆子断幽州粮草,恐怕是李世民授意的。” 兵部的人又不是傻子,知道幽州位置重要,而且还有皇太孙坐镇,岂敢断幽州粮草? 其中若无李世民插手,郑继伯打死也不相信兵部敢这么做。 而不得不说的是,李世民这一手着实击中了李承道的要害。 “父亲,此事就交由我来办吧,今年咱们族内粮田丰收,粮食颇有盈余,我再去向其他大户调一些粮食,暂时可以缓解承道的燃眉之急。” 郑元洲说道,李承道遇到困难,他也极为担忧。 “嗯,你尽快去筹措,将粮食运往幽州,此事越快越好。” 郑继伯点了点头,直接便答应了下令。 虽然为幽州提供粮草需要耗费许多资源,对财力也是一种极大的损耗,但李承道的事情他不能不帮。 如今他们郑氏,已经押注在李承道的身上了。 .. 第五十五章 幽州捷报入长安 幽州位于边境,距离中原地区遥远。 不过虽然是这样,但李承道在边关与突厥大战取得大捷的消息经过半个多月之后,还是传遍了中原腹地,一直传回了长安。 而这个消息,也令大唐朝野为之震动。 “捷报!捷报!太孙殿下于幽州城外大败来犯突厥大军,杀敌两万!” …… 长安城街头,一名骑卒拿着捷报在官道上一路策马狂奔,同时大声喊道,吸引了沿途无数百姓的注意。 甚至有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震惊得直接从屋里探出头来。 没过多久,在张贴捷报的公示处就围满了前来看热闹的百姓。 而在看完张贴着的捷报之后,所有百姓们顿时都沸腾了。 “太孙殿下真乃神人!这才前去边关月余,就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战果!” “突厥屡屡骚扰我大唐边关,太孙殿下此举实在是解气!” “就该这么干!令那群突厥人胆寒!” “有太孙殿下坐镇边关,边关从此之后定然再无突厥之祸!” “难怪陛下要立太孙殿下为储君,真是英勇无双!” …… 所有围观的百姓们一个个兴奋不已,尽管李承道之前声名不显,空有一个太孙身份而没什么名气,但是这次幽州大捷,则是让所有人都震撼不已! 突厥为祸边关已久,和大唐直接屡有摩擦,但是因为大唐朝廷并不想轻易树此大敌,所以一向不曾真正起什么冲突。 而这种默许般的纵容,也令突厥越发猖狂,恶名甚至传到了中原地区都人尽皆知的地步,导致无数汉人对突厥的观感极差。 李承道一到边关就取得如此骄人的战果,狠狠挫了突厥的锐气,可以说是让所有百姓们都出了一口恶气。 消息传开之后,一时之间整个朝野都在流传李承道的事迹。 …… 天策府,李世民正埋首桌案处理政务。 虽然现在还没得到皇位,但是身具监国重责,李世民还是十分兢兢业业的,每日都要处理一箩筐的政务。 “殿下,长孙大人来了。” 一名小厮在书房外禀报道。 李世民头也不抬地说道:“迎进来吧,准备茶水。” 小厮点头退下,没过一会儿,一名青袍儒生走入了书房,正是长孙无忌。 “辅机来了?随便坐吧。” 李世民没和长孙无忌客套什么,随口说道,因为两人之间的关系不需要那些客套了。 看见忙着处理政务的李世民,长孙无忌无奈一笑,说道:“殿下何必这么辛苦,有很多事物都是可以交给中书省去处理的。” 李世民摇头说道:“本王现在在监国这个位置上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本王可不想让他们挑什么毛病,勤勉是最基本的。” 一提到此事李世民心中就一阵气闷,若非李渊将李承道立为太孙,给予了他这么大压力,他哪里用这么辛苦。 “算了,辅机你今日来所为何事?” 李世民处理完手中的一本奏折,抬头看向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闻言收敛了笑意,问道:“殿下,李承道在边关大败突厥,歼敌两万的消息你可得知了?” 李世民抬了抬眼皮,随口说道:“本王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没想到他还有些能耐……不过如今已经断了他的粮草,他威风不了多久的。” 长孙无忌正色道:“不,我认为此事不得不防,这个消息穿回来后百姓都在欢呼,李承道的威望大涨,长此以往下去可不妙。” 听到长孙无忌的话,李世民手中的墨笔微顿。 因为长孙无忌说的不无道理,他也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李承道的威望名声增长下去,否则日后再想要对付,就要花更多的力气。 “看来得想个办法遏制一下李承道的势头了。” 李世民心中思虑道,眼神微微闪烁。 …… 翌日,早朝之上。 如今李渊“生病”,早朝一直由李世民监国主持,处理讨论各种政务。 今日的早朝也不例外,不过在讨论完诸般政务之后,魏征忽然站了出来,拱手道:“殿下,臣有事要奏。” “魏大人有何事要奏?” 李世民微微一笑,语气温和地问道。 魏征直接说道:“昨日幽州传来捷报,太孙殿下大败数万来犯突厥敌军,扬我大唐国威,臣认为应对太孙殿下以及边关将士进行嘉奖,以示勉励。”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百官们都神色古怪地看向了魏征,而一些和魏征关系好的文官更是心中一紧。 李承道在幽州大捷一事早已传开了,朝中百官尽皆知晓,但是却无人敢提。 因为谁不知道秦王和太孙殿下争皇位争得不可开交,你居然敢主动上奏请求嘉奖李承道? 难不成是疯了吗! 李世民面色微沉,而魏征依旧神色坦然,因为他从不在乎什么夺嫡之争,他不过是就事论事罢了。 李承道此番立功应当嘉奖,所以他提了出来,就是这么简单。 而李世民在沉默片刻之后,忽然笑了笑,说道:“魏大人所言不错,此番是要好好嘉奖——” “殿下,臣不同意魏大人的观点,臣认为太孙殿下此举不但不能奖赏,反而该罚!” 就在这时,忽然有一道不和谐的声音响起,打断了李世民的话。 众人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神色微微一惊。 因为开口的乃是国子监祭酒,孔颖达! .. 第五十六章 我大唐乃礼仪之邦,太孙杀俘不妥! 孔颖达一开口,满朝文武全部都震惊了。 李承道击退来犯的突厥大军,非但不能赏还要罚?开什么玩笑! 虽然百官心中很是纳闷,但是却并没有谁主动开口反驳孔颖达。 国子监是大唐最高学宫,而国子监祭酒,则是学宫内负责司掌考试和传授经学的职位。 虽然看似权利不大,但是这个职位是极为清贵的管制,地位极高。 而孔颖达是孔子后代,孔子的第三十三世孙,亦是当今大儒之一,而且资历很老,在隋明帝时期就在朝中担任经学博士,大唐立国后才被李渊重新请出来任职。 可以说朝中文官,没有几个资历是比他更高的。 不过其他官员不说话,并不代表魏征会保持沉默,听到孔颖达的话后,魏征的眉头直接皱了起来,说道: “恕我不明白孔祭酒的意思,太孙殿下保卫幽州免受突厥之祸,此乃大功,为何还要受罚?” 孔颖达瞥了魏征一眼,不慌不忙地说道:“看来魏大人并不知晓太孙殿下具体的所作所为,击退来犯之敌是值得称道的事情。 但是魏大人可知那被斩杀的两万突厥大军其中一万两千人都已经投降,这些投降的俘虏,依旧被太孙殿下下令全部斩杀,用人头在幽州城外筑京观!” “我大唐乃是天朝上国,礼仪之邦,受孔孟圣人教化,太孙殿下贵为储君,一举一动更是代表我大唐!” “坑杀上万俘虏这等屠夫行径!实在是残忍得令人感到发指!至此以后敢问我大唐的颜面何在?礼仪之邦的名声从此彻底毁于一旦!” 孔颖达的语气里满是沉痛和愤懑之意,满脸痛惜之色。 而他说完后,顿时有不少他这一脉的腐儒文官开口附和。 朝中不少官员也都有吃惊,因为李承道坑杀俘虏、用人头筑京观的事情他们确实是刚刚知道。 但是吃惊归吃惊,大多数官员心中都忍不住在暗自腹诽。 一群蛮夷异族而已,全都杀了又能如何?何况是他们先来侵犯大唐边境的,哪里值得以此来惩罚一国太孙? 不过他们也只敢在心中想想了,也不敢说出来。 在朝堂上当官,哪个不是人精?他们看见李世民在桌案后面笑吟吟地样子后心里就明白了,是秦王想要借孔颖达打压李承道! 这位秦王殿下,果真是一点机会都不肯给那位啊。 “敢问魏大人,太孙殿下此等残暴之举,难道不该罚吗?” 孔颖达一番慷慨激昂地驳斥之后,朝魏征质问道。 “你……” 魏征面带怒意,刚想开口反驳孔颖达,便听到有一道冷喝声响起。 “荒谬之言!” 武官之中,一名身材高大、面貌英武伟岸的将领上前一步,冷冷地看着孔颖达。 “李将军对老夫的话有什么意见么?” 孔颖达眼里闪过一丝恼色,语气不善地说道。 “药师?” 李世民心中微微一惊,他没想到李靖居然会出声反驳,心中不由得隐隐有些不妙的感觉。 他今天不过是想借孔颖达之口来压制一下李承道而已,怎么把李靖也给引出来了? 要知道李靖可是他的心腹将领之一。 “意见谈不上,某只是觉得孔大人的话颇为可笑罢了。” 李靖冷笑道:“同情突厥?那敢问孔大人,边境那些被突厥所屠杀的军民百姓谁去同情!这些年突厥在边境杀了多少人,做了多少恶你知道吗!” 李靖毫不留情地一番嘲讽,令众多官员们大为吃惊,心中剧震。 不光是李靖,朝中众多武将们也都面带赞同之色,显然对他的话极为认可,同时朝孔颖达投去嘲讽的目光。 虽然很多武将都是李世民麾下,但是他们由衷觉得李承道杀了两万突厥筑京观属实扬眉吐气,令人心情振奋。 就连一直很敌视李承道的段志玄亦点头道:“突厥确实该死,此举可以威慑突厥,并不过分。” 说着他看了孔颖达一眼,嘲讽道:“倒是孔大人张口一个残忍,闭口一个礼仪教化,难道孔大人想凭礼仪教化去感化那些蛮夷吗?但愿孔大人的嘴皮子比他们的刀要硬。” 语气里满是讥讽之意。 “你、你们……” 孔颖达脸都涨成了猪肝色,然后眼里闪过一丝愤怒之色,直接朝李世民作揖道:“秦王殿下,看来这朝中已经是容不下老朽了,请允许老朽乞骸骨!” 乞骸骨,便是辞官归乡,显然孔颖达被气得厉害。 场面闹到这一步是远超李世民料想的,他也明白了自己犯下了一个大错,那就是忽视了武将们的看法。 要知道朝中武将们都是极为敌视突厥的,他让孔颖达借李承道屠杀突厥俘虏一事进行批判,文官或许不会说什么,可那些与突厥打过仗的武将,定然会不满。 “真是失算了……” 李世民不由得大汗,然后连忙开口道:“孔大人不必如此,李将军他们不过是心直口快,对突厥过于愤懑而已,并没有针对孔大人的意思。” “太孙此次既然有功也有过,那便功过相抵不予奖励,就这样处理吧,退朝。” 李世民不敢让他们继续再争论下去了,否则不定会引起什么乱子,于是草草地下了结论后,便宣布退朝了。 而李世民的这一决定,不论是孔颖达等文官还是李靖等武将,心中皆不满意。 但是李世民都已经这么说了,他们也无法再更改他的决定。 退朝之后,百官徐徐离开了太极殿,李靖与段志玄结伴而行。 “秦王监国,但此举却有失偏颇了……” 李靖看着宫外走上马车的李世民,忍不住叹了口气。 以他的心智,哪里猜不到今天孔颖达出面,乃是李世民在后面推动的。 “药师慎言!秦王做什么岂是我们可以议论的?那李承道本就要打压。” 段志玄连忙低声喝道,朝四周看了看。 李靖无奈一笑,没有多说什么,大步走出了皇宫。 .. 第五十七章 魏征替太孙拉拢李靖 孔颖达在朝中被李靖等武将们驳斥之后,依旧没有改变自己的看法,与门下弟子们不断上奏,要求惩治李承道。 而没过多久,这则消息也在朝野之中传开了。 李承道御敌于外,诛杀来犯突厥,扬大唐国威,立下了如此大功,居然要被惩治? 天下哪里有这样的道理! 而提出这种意见的居然还是堂堂国子监祭酒,一时之间朝野震惊,尤其在百姓之中引发了极大的震动,百姓们愤怒不已。 “荒谬!实在是太荒谬了!突厥人的命是命,咱们大唐百姓的命就不是命了?” “突厥既然来犯,就要做好覆灭的准备!太

相关推荐: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她太投入(骨科gl)   寡妇门前桃花多   高达之染血百合   下弦美人(H)   修仙有劫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