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复如常。 他接下来所要做的事情,便是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以李渊天子的名义发布。 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异曲同工之妙。 “辅机,明日起便彻底软禁父皇,不让他上朝吗?” 长孙无忌微微一笑,道: “殿下所言没错,必须将陛下彻底软禁起来。 殿下秩序现在只需对外宣称陛下大病,需要静心修养,无法处理政务。 皇太孙不在长安,便有殿下你代替陛下处理政务,行监国之权。 等殿下大权独揽,完全掌控了大局之后。便可以寻找一个合适时机,假拟诏书,寻个理由废了李承道的储君之位。” 听完长孙无忌的计划,李世民略一思量后,脸上露出笑容。 “善。” .. 第十九章 岳飞岳武穆 皇城里面发生的所有事情,李承道都不知晓。 即便是李渊已经昭告天下宣布立李承道为皇太孙,但是按照如今这信息传递速度,真正传遍整个大唐还得一段时间。 而李承道在逃出长安城后,就在七千白袍军的护送下,一路前往荥阳。 好在白袍军带着的有行军干粮,沿途还有城镇能够补给,否则能不能撑到荥阳都是一个问题。 不过大军在半路上的时候,有一人挡住了大军的前行。 “郡王殿下,前面有一人拦路,武力十分高强,说要求见殿下您。” 冯立策马来到了李承道身旁,朝他禀报道。 “哦?此人是谁。” 李承道抬头问道。 “此人姓岳名飞,说是专门来投靠殿下您的。” 冯立回答道。 李承道闻言眼睛顿时一亮,心中大为激动。 岳飞,是岳飞! 他一直很好奇系统会以什么方式把岳飞奖励给他,没想到是和白袍军一样的送货上门。并非金光一闪,突然在自己面前出现。 “带本王去见他!” 李承道当即就说道。 冯立不敢怠慢,连忙上前引路。 来到大军前面后,李承道就看见薛万彻领着几十名士卒将一名手持长枪、身材高大、样貌坚毅的布衣男子给围在了中间。 这个男子,正是岳飞! “都散开,郡王殿下来了!” 冯立上前去开路道,士卒们纷纷让开了道路。 见到李承道,岳飞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之色,当即下跪道:“草民岳飞,参见郡王殿下!” 李承道将目光放在了岳飞身上,然后问道:“你既然识得本王,那为何要阻拦本王大军前行?” 阻拦大军行进可不是小事,虽然李承道明白岳飞的身份,但是当着这么多将士的面,总要做些表面功夫。 “请郡王殿下恕罪,草民一家早年曾受太子殿下恩惠,此次听闻秦王叛乱,太子身亡,心中有满腔愤怒却无处发泄。” “而殿下您身为太子如今唯一血脉,为报太子恩情,草民特地来寻殿下。” “草民此身还有些许本领,若殿下不嫌弃,草民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岳飞慷慨激昂地说道。 这一番话令周围不少将士都为之动容,一个个面露钦佩之色。 为了报恩而千里迢迢赶来,称得上是一条了不起的汉子。 李承道听完岳飞的话后先是一愣,随后便明白了这是系统改变了岳飞的记忆和身份,从而合理地安排到他的身边为他效力。 否则一个宋人来到唐朝,很难融入进去。 想到这里,李承道心中暗暗给给系统比了个大拇指,然后翻身下马,亲自将岳飞给扶了起来,然后神色真诚地说道: “本王现在不过是丧家之犬,阁下却愿意追随,足见一片赤诚之心!” “本王现在欲前往荥阳寻求母族帮助,阁下若是愿意,那就随本王一起前去吧。” “草民愿往!”岳飞立刻抱拳,没有丝毫犹豫。 李承道面露笑容,抓着岳飞的手返回军中。 这样的一幕落在众将士眼里,也令他们感到十分振奋。 所谓得道者多助,李承道当下如此落魄,还有人愿意千里追随,他日必定能重返长安。 而李承道岳飞攀手笑谈,平易近人的样子,更是令人心生折服。 …… 大军一路前行,终于在五天之后,李承道率领大军抵达了荥阳郡开封城。 开封,乃大唐最富庶的几个城池之一。 而开封甚至整个荥阳的土霸主便是李承道的母族,也就是身为五姓七望之一的顶级世家门阀——荥阳郑氏! 李承道离开长安后,所能寻找的唯一助力便是荥阳郑氏。 开封城外,黄沙漫天。 守城士兵们看着兵临城下的七千余气势恢宏的大军,一个个惊得脸色苍白。 开封位于大唐腹地,四通八达,自古以来便富庶而少灾乱,兵祸基本上是波及不到这里的。 所以城里的兵力不过只有千余人而已,而且都是没上过战场的散兵。 相比之下,李承道带来的白袍军个个都是血海里爬出来的精锐,而且训练极为有素,令行禁止,光是一眼看去就让人心中顿生敬畏之意。 “尔等是何方兵马?” 城墙上,值守将领忍着畏惧之意,大声喊道。 不管什么时候,没有任何通报就率大军兵临城下,这都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守城军完全可以发起反击。 只是白袍军人数太多太惊人,开封守军不敢妄动。 听到这名将领极为无礼的话,本来就跋涉多日且身心俱疲的众将士顿时发生了些许骚动。 冯立刚想大骂,李承道便伸手制止了他,然后策马出阵,朗声说道: “本王乃安陆郡王李承道,城上守军,速开城门!” 说罢李承道将腰间印信用力掷出,不偏不倚地落在到了城墙上的值守将领身上。 “安陆郡王!” 将领看清楚印信上的纹路和字样后,顿时大吃一惊。 他不敢得罪这位皇亲贵胄,但放这么多人马入城,可不是他一个小小值守将领可以决定的,于是他马上命人带着印信去刺史府请示。 同时口中恭敬大喊:“郡王殿下请稍等片刻。” 而李承道也很有耐心,令大军原地驻扎,静静等待着。 …… 开封刺史府内。 “安陆郡王!” 开封刺史王修文听到手下的汇报后,惊得手里的杯子都摔在了地上。 他一把从手下手里夺过印信,仔仔细细看了几眼后,便直接快步朝着外面走去,同时语气焦急地说道: “立刻传令城内各级官员,准备出城迎接郡王殿下!” .. 第二十章 荥阳郑氏 得知李承道居然来了开封,王修文可以说是极为震惊。 李承道是什么人? 是太子嫡子! 是将来要登上皇位的人! 如此出身,即便如今只是一个郡王。 但尊贵,连秦王都无法比拟。 王修文作为一个小小的地方官,这辈子见到最大的官就是荥阳郡守。 如今李承道亲临开封,他怎能不忐忑。 不过,这对他而言,同样是一个机会。 若是能够巴结上李承道,那等待他的基本上就是平步青云。 因此在得到消息之后,王修文马上就召集城内各部官员,火速忙准备仪仗,大开城门去迎接这位天皇贵胄。 除此之外,他也没有忘记派人去郑氏府邸,将李承道到来的消息传了过去。 谁不知道郑氏是皇室姻亲,当今太子妃便是郑氏长房一脉嫡女。 而李承道是太子妃的儿子,与郑氏关系匪浅。 …… 开封城,城门处。 原本紧闭的城门已然大开,王修文亲自领着开封大小官员,摆出浩大的仗势出城迎接。 与他们一起出城的,还有荥阳郑氏嫡系子弟。 当迎接李承道的人马,看见城外肃立的白袍军之后,一个个心中都大为震惊。 城外的白袍军,堂堂军阵不动如山,散发着一股如同山岳般的沉重威压。 开封的守军与之相比,简直就好像是村边拿着锄头的田舍郎,差距实在是一个天一个地。 尚未见到李承道,开封城大小官员,便已经被白袍军震慑住。 所有人都提起一百二十个精神,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王修文走到城门外,作揖到底,恭敬道: “下官王修文,携城内官员,恭迎郡王殿下!” 王修文身后的众多官员,也纷纷躬身行礼。 大军之中,一名甲胄被染红,手持丈八方天画戟的俊逸少年,缓缓策马而出。 看到这少年的刹那,所有人瞬间明白了他的身份。 人群当中,一名中年男子上前一步,微微躬身行礼后,抬头看着李承道,脸上布洋溢着笑容。 “郡王殿下。” 李承道的目光落在这中年男子身上,眼中顿生惊喜之色,舅舅!” 这个中年男子,正是如今荥阳郑氏家主郑继伯的嫡长子——郑元洲。 在李承道这具身体的记忆中,和这名舅舅的关系非常熟亲密。 基本上这个舅舅每年都会去长安探望妹妹郑观音和他们这些外甥,每次来都会带不少宫内没有的小玩意。 “刚接到你来开封的消息,你外太公高兴坏了,立马让我过来接你。” 郑元洲脸上始终带笑,外表看上去是一个十分儒雅的中年书生。 他亲昵的拍了拍李承道的肩膀,感慨道:“这才半年未见,殿下又长高了不少,长壮了都快有舅舅高了。不过,你身上这身血迹,还有身后的大队骑兵,是怎么回事?” 中年男子的眼神当中,透露着担忧。 李承道的笑容顿时收敛了,然后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郑元洲顿时心领神会,道:“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先回族里再说。” 作为太子嫡子的外甥,竟然披甲带血,俨然经历过一场恶战的模样。 而且身后还带着一群杀气腾腾的骑兵。 如此种种,郑元洲立马意识到了不对劲。 李承道点点头,目光放在一旁的王修文身上,道:“王大人,我麾下这些将士一路跋涉,都颇为劳累,烦请你安顿好他们。” 一直插不上话的王修文连忙回道:“殿下放心,下官自会好生安排。” 讨好一位有望继承皇位的皇亲贵胄,俨然是一笔极为划算的买卖。 任何地方官员,都不会拒绝这么做。 “有劳王大人了。” 李承道并未与王修文多做寒暄,带了几个从东宫一路杀出来的太子近卫,和郑元洲策马往郑氏府邸而去。 …… 郑氏是荥阳第一望族,郑氏祖先乃春秋战国时期的郑桓公。 从西汉时期,郑氏开始定居在荥阳开封。 郑氏几经数个朝代非但没有衰落,反而经过七百多年的发展,越来越昌盛。 甚至有一朝十宰相的空前鼎盛。 在郑元洲的带领之下,李承道很快来到了郑氏府邸。 郑府的规模极其很大,占地面积甚至不比大兴宫少。 高墙绿瓦,雕梁画栋,门口两个巨大的石狮子。 一眼就是名门望族。 李承道记忆中只有在很小的时候,才随郑观音回过一次荥阳,此后就一直呆在东宫。 穿过了众多错落的园林院落之后,李承道终于来到了正堂。 郑家老太爷郑湛,郑家家主郑继伯以及数位郑氏嫡系一脉的核心人物,已经早早在此等候李承道了。 “殿下!” 远远地望见郑元洲身边的李承道后,郑家老太爷面露喜色,在郑家家主郑继伯的搀扶下激动的站了起来。 “外太公!” 见到郑湛要向他行礼,李承道连忙快步迎上,将他搀扶着坐下。 .. 第二十一章 魏征来信 荥阳郑氏当代家主郑继伯,无奈的看了他老父亲一眼,道:“父亲,莫要如此激动。” 郑湛瞪了郑继伯一眼,“我见到殿下心里高兴,轮得到你来说教吗?” 说完,又满脸慈祥的打量着李承道。 啧啧感叹道:“眼睛和鼻子像极了观音。” 郑家家主郑湛只能俯首低眉地老老实实站在一旁。 李承道笑道:“外太公,你年纪大了,得注意身体。” 郑湛马上就笑呵呵地说道:“嗯,还是承道懂事,知道关心太公。” “来,再让太公好好看看你,上次回来时还是个小娃娃,现在都长这么大了……” 郑湛伸出布满老人斑的手摸着李承道的脸,满眼笑容。 他已经有九十多岁高龄了,能见李承道的次数也屈指可数了。 “承道啊,你这次回荥阳怎么没提前传消息过来,而且你身上这染血的甲胄是怎么回事?” 郑湛看着一身银甲英武不凡的李承道,略有些不解地问道。 提到这件事,李承道一双星目骤然迸射出一道冰冷的杀机。 “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下埋伏,我父亲还有齐王叔被当场斩杀! 承道靠着两千太子近卫,侥幸从长安杀出。” 话音落下,现场顿时发生骚乱。 “什么!太子被杀了!” “殿下,你说的可是真的?” 郑继伯看着李承道,面容肃穆。 李承道脸色阴沉,“承道怎么会在这种事情上欺骗外祖父,逆贼李世民夺嫡篡位,无需多久便会传遍天下。” “好一个李世民,竟然夺嫡篡位!” 郑湛狠狠拄了一下拐杖,怒声道:“如此大逆不道,如此禽兽行为,当为天下人耻笑,各路诸侯,当群起而攻之!” 李承道作揖躬身,道:“承乾前来荥阳,便是向郑氏寻求帮助,来日杀回长安,手刃逆贼李世民的头颅。” 郑湛看着李承道甲胄上触目惊心的干涸血迹,心中怒意更加盛烈。 只从这件甲胄,就能判断出李承道得经历多少残酷的厮杀,才能来到荥阳开封。 其余郑氏族人,脸色也全部无比难看。 于公,李建成被杀,他们郑氏将少一位皇后,少一位未来的皇帝。 于私,被杀的是他们郑氏亲人。 郑湛颤颤巍巍把李承道扶起来,“太子被奸人谋害,我等岂会袖手旁观?殿下快快起身,荥阳郑氏,必助殿下手刃逆贼!” 郑继伯接着说道:“没错,殿下你且安心,郑氏定会倾全力助你集结大军,重新杀回长安,诛灭那叛逆李世民。” 于公于私,无论是从郑氏的利益角度上,还是从亲人的角度上来说,他们都必须要帮助李承道。 “多谢太公。”李承道再次行了一礼后,才入席就坐。 在城门口迎接李承道的郑元洲,想起了那杀气腾腾的白袍军,问道: “殿下,外面那支骑兵是从何而来的,似乎不是太子近卫吧?” 李承道道:“那是我父亲秘密训练的一支军队,为的就是以防不测。 玄武门兵变后,他们得知父亲被谋害,立马就赶来驰援。 之后刚好在长安城外与我相遇,杀了李世民一千玄甲军之后,便随我一路南下,来到荥阳。” 听完李承道这番解释,郑元洲一脸叹息道:“可惜了太子殿下,也是雄才大略的人物,却被李世民埋伏袭杀,实在是可恨!” 说着他看向李承道,“殿下但凡有所需要,我郑氏一定竭力办成。 绝不会坐视李世民夺嫡篡位,抢走原本属于殿下的东西。” 李承道轻轻点头,再次道谢。 郑湛道:“殿下一路奔波,想必非常辛苦了。我这便吩咐下人,带殿下去沐浴更衣,好生休息一番。” “多谢太公。” 李承道走出正堂,在一位老管家的带领之下,来到了一处幽静院落。 这处院落,原本是郑观音出嫁前所住的地方。 后来李渊登基,李建成成了太子之后。 郑家特意把这处院落空下来,并且每日命人打扫。 留给回家省亲的郑观音居住。 李承道小时候就在这里住过一次。 在两个伶俐的丫鬟服侍之下,李承道洗掉了满身血污。 换上干净的锦衣,舒舒服服的回到房间后,便一头躺在床上睡着了。 这些天来,他时刻保持警惕,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再加上一路奔袭,他身上的疲惫已经快要达到极限了。 …… 随着李承道在郑氏府邸睡下之后,他麾下的七千白袍军也得到了妥善安置。 王修文虽然没有能力提供肉食,但还是咬牙打开粮仓,提供了一些粗粮,务必让这七千白袍军全都吃饱肚子。 不过郑氏家大业大,家主郑继伯亲自让人送了大量肉食过去。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李承道就已经在荥阳开封住了三天。 这三天时间,他除了熟悉开封之外,其余时间都在军营和郑氏府邸中度过。 就在今天,一则消息从长安传到了郑府。 送信之人,正是东宫幕僚魏征。 信上内容,除了有李世民夺嫡篡位之外,还有另外一则同样重磅的消息。 太子嫡子李承道,被李渊册封为皇太孙! .. 第二十二章 李渊的魄力 “陛下没有立李世民为太子,反而立殿下为皇太孙?” 郑府,郑家上下看到书信之后,先是满脸的不敢置信,随后大为欣喜。 整个郑府张灯结彩,比过年还要热闹喜庆。 郑家老祖宗郑湛豪迈的大笑,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一团。 “殿下被册立为皇太孙,当普天同庆。继伯,吩咐下去,府上所有下人都有赏。” 太孙,与太子同等,都是储君。 储君是什么意思?就是候选君王。 只要带了君这个字,就与臣子截然不同。 整个大唐帝国,除了李渊
相关推荐:
她太投入(骨科gl)
大唐绿帽王
《腹黑哥哥。霸道爱》
将军夫夫闹离婚
宣言(肉)
高达之染血百合
心情小雨(1v1强制)
军师威武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小公子(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