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的倦怠。 不过,大概人就是这样吧,忙了想休息,但彻底的清闲也坚持不了多久,很快就会‘不安’。关于这个,还有专门的词来形容,那就是‘静极思动’。林千秋也是,休息了三天,一天和朋友出门玩,两天在家看电视、看书,然后就开始考虑新书了。 其实新书也不是这时候才开始考虑的,之前写《女医》的时间那么长,中间当然冒出过别的灵感。其中有一些特别有想法的,这个时候就成了‘备选项’——现在的林千秋就在两个选项之间有些拿不定主意。 一个是穿越争霸类型,也是因为《女医》是穿越文,这才有了这个想法。反正日本人也很喜欢他们的战国时代,如果一个男性穿越到战国时代,‘广积粮、缓称王’,一步步扩展势力范围,还和历史上那些名将有所互动...最后取代德川家,统一了日本,大概会有不少读者感兴趣吧。 几十年后,日本那些有名的战国模拟游戏,如《信长的野望》、《太阁立志传》、《战国无双》、《幕府将军》...这些不都是为了满足大众这方面的兴趣而出的么?看这些游戏的受欢迎程度、影响力就知道了,日本人是吃这一套的。 不,应该说世界人民都吃这一套...国内就不说了,类似的历史穿越文、争霸模拟游戏数不胜数。国际上,《文明》系列、《十字军之王》、《欧陆风云》等,也是拥趸众多。 但在仔细考虑了后,林千秋又暂时放弃了这个构思。构思挺好,但林千秋拿不准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战争场面。《女医》到了后期也涉及到了一些朝堂阴谋,其实涉及的不多,只是主角团被时代浪潮卷了一下,就这林千秋也觉得写的很勉强了。 至少现在林千秋是没有这方面的笔力的,而众所周知,历史穿越争霸文要写得好,政治斗争和战争就得写的好...所以还是先放着吧。 至于另一个构思,说起来也挺费脑子的,但林千秋觉得可以一试,是智斗大逃杀类。 这也是日本人很吃的一个题材,实际上这个题材就是由日本而起,后来在全球走红的——最开始就是1996年高见广春撰写的小说《大逃杀》(发表是在1999年),不过这部小说的主旨倒不在大逃杀本身,即使小说全篇多数内容都在描写一场由一个班42名学生进行的大逃杀。 小说的主旨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大逃杀,这不是什么外星人的阴谋、不可理解的神明的游戏、更不是特权阶层的‘真人秀娱乐’。它就是这个国家真实存在、大家都知道的一件事,国家规定了,每年会在全国所有国中三年级毕业班里,抽出一个班进行大逃杀。 而这是独.裁政府高压统治的扭曲产物...作者其实是为了反独裁、反暴力,才写了一部如此惊悚暴力的小说。 因为太出格了,《大逃杀》1999年时参加的明明是恐怖小说比赛,却因为‘读了以后很不愉快’这种理由落选。某种意义上,这其实是褒奖了,难怪即使没得奖,最后也有出版社帮他出版。 不过,在这个大众传媒的时代,小说的影响力始终有限。所以《大逃杀》的小说虽然经典,但真正使其出圈的还得是电影版《大逃杀》——这真是一代神作! 电影的侧重和小说不太一样,着重于‘大逃杀’本身。这不能说谁高谁低,毕竟立意只是立意而已,作品的高低还是要看作品本身出色与否的。 总之,就是从电影《大逃杀》开始,这个题材就走红了。而《大逃杀》作为一代经典,也直接成为了这类题材的小说、游戏、影视剧的代称。 后来智斗类和大逃杀类相融,智斗大逃杀也是非常常见了。凡是大逃杀,多多少少有些智斗的成分,毕竟如果只是人性权衡以及暴力,这个题材恐怕不久就会同质化,而智斗可以让故事异彩纷呈起来。而智斗题材,如果少了大逃杀的暴力、紧迫、危机四伏,恐怕也容易变得无聊吧。 林千秋上辈子就很喜欢看这个题材的影视剧,这个时候自然而然就有了写这类小说的野心。唯一的问题是,要设计很厉害的游戏这很考验脑子的。所以常有人说,智斗大逃杀类的作品,作者的智商就代表了主角们的智商。脑子不够的话,就不要写这类小说了,不然容易显得主角们都是傻瓜。 这方面林千秋没什么把握,因为这是过去没有写过的...不过她觉得可以试一试,万事都有第一次嘛!如果说历史穿越争霸题材,是明知道自己不行,所以暂时不去动。那智斗大逃杀,还没有试过,怎么能直接放弃呢? 而如果要写智斗大逃杀类型的作品,最关键的就是设定好‘游戏’,以及‘游戏规则’。相比之下,主角、配角、反派的人物设定都不那么重要,只要不离谱,不妨碍大家代入就行。这上面花样太多,反而还影响阅读体验呢! 想到‘游戏’,林千秋就有了不少想法...首先第一个游戏要简单,最好是大家熟悉的童年游戏,这样可以增强惊悚感、荒诞感,同时也便于读者立刻理解游戏的玩法——明明是承载着童年回忆的温馨游戏,结果因为输掉代表的后果是那样严重,就变得紧迫和残酷起来了呢。 这种做法,在经典的智斗大逃杀作品里挺常见的,像《鱿鱼游戏》里的木槿花开、抠糖饼等,又像《欺诈游戏》里的少数决、抢椅子,还有‘赌博系列’里的猜拳、弹珠、麻将(麻将其实不能算规则简单的游戏,不过很多观众确实了解,所以门槛也算低了)......都是这样做的。 林千秋思来想去,觉得第一个游戏就定为‘不倒翁跌倒了’。 其实‘不倒翁跌倒了’就是日本版的一二三木头人,和韩国的木槿花开也是同一个游戏。而这个游戏不仅出现在《鱿鱼游戏》里,在更早的日本智斗大逃杀漫画《要听神明的话》里也有出场,同样经典。 由此可知,这个同年玩着就很‘刺激’的游戏,实在很适合出现在智斗大逃杀里。其惊险紧绷的一面,能得到极致展现,也有助于唤醒读者小时候玩这个游戏时的‘惊心动魄’。 而等到‘不倒翁跌倒了’之后,就可以上‘谁是卧底’这个游戏了。 ‘谁是卧底’这个游戏相当简单,不过是一开始就有两个有很多同类描述的词,让后玩家中多数人看其中一个,少数人看另一个,大家彼此不知道自己是少数还是多数派。然后就是每轮每人给一句描述,然后每轮投票产生一个推测是少数派的人,淘汰出局。 直到游戏结束,要么是多数派找出了所有少数派,多数派,即‘平民’获得胜利。要么就是少数派潜伏成功,所有人身份明了,而多数派剩余人数无法淘汰少数派,少数派,即‘卧底’获胜。 这个游戏非常简单,所以不为人所知也不要紧(实际上,‘谁是卧底’这个游戏诞生于21世纪初,非常年轻,这个时候都没人听说过)。而且‘谁是卧底’的策略性很强,在智斗
相关推荐:
攻略对象全是疯批
九品道士
剑来
朝朝暮暮
被恶魔一见钟情的种种下场
长夜(H)
大风水地师
孩子的父亲是个女的
人在斗破,但全员NPC
重生之公主要造反